啤酒涨价,天堂还是地狱?营销分析

2008-01-16 11:32 热度:

  啤酒涨价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接踵而至!
     多少年没有尝到涨价滋味,对于市场而言,一时间难以接受的现象比比皆是,市场上,终端抵触,经销商抱怨,业内牢骚。
     在一个啤酒企业的成长市场上,一个区域经理在开完涨价会议后,不停诉苦:“这活没法干了,刚刚跟经销商签完2008年合同,现在又要提价,几个合作了多年的经销商已经拒绝打货了。”
     在一些便利店,老板们在抱怨:本来接货就在1.8元/瓶左右,一瓶卖2元,现在每瓶涨价0.1元,只能卖2.1元/瓶,卖酒总带零头,老顾客就把零头省了,少赚钱不说还麻烦。
     一些经销商更在抱怨:汽油在涨,人员工资在涨,好不容易盼到啤酒涨价了,却水涨船不高。
     消费者也在奇怪:昨天买酒还2元一瓶,今天怎么也涨了呢?
     媒体在指责:啤酒行业,步方便面后尘?
     啤酒企业也在哭诉:原料涨了啊。
     涨价,也似乎成了一个烫手的烙铁,放在谁手上都不太舒服。那么,在这场涨价大战中,真的没有赢家了吗?


不涨可以吗?
     啤酒企业在降低成本,应对涨价方面举措颇多,有的把效益最差的品种砍掉;有的分区域提价,优势区域涨价,弱势区域缓行;有的结构性涨价,根据不同品种的价格和销售比,不同程度地涨价;有的减小瓶子容量,把640ml瓶型变成600ml瓶型;有的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中高档产品的力度;有的压缩生产指标,内部降低成本;有的降低回瓶价格;有的利用政策性保护降低成本。
     上述动作,作为啤酒行业的常规武器,对于企业缓解成本压力都有着明显的作用,从当前来看,每个企业都在拼劲全力储备能量,以便迎接成本考验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但是,没有哪个企业有底气公开表示:我们坚决不涨价!因为:2008年,进口大麦将从2100-2200元上涨到4600-5200元/吨,国产麦芽从2800-3000元/吨涨到5000元/吨以上,进口麦芽从3400-3600元/吨涨到6000-6200元/吨。
     这些,已经造成行业性恐慌,提价成为啤酒行业进入2008年的第一张“入场券”。
     目前,啤酒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寡头竞争的初期,前五名的企业已经垄断了中国啤酒总产量的60%以上,但是,即使在资本背景下的企业,也并非是高枕无忧,因为资本大鳄的拼杀已经从一招一式,一城一地的争夺,变成了“骆驼PK兔子”的比赛。
     谁的“资本”储存能力强,谁就能走出辽阔的沙漠,毕竟未来的资本拼杀才刚刚开始。此外,在已经到来的2008年中,国内啤酒业的市场投入还将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而增加。在奥运会全球赞助计划中,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赞助费已突破6000万美元,而这笔费用仅为入门费,据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预计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投入奥运市场宣传的总费分别为3亿、1.5亿、1.5亿。


涨过之后怎么办?
     涨价,既然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下产生的,又是对所有企业的统一考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抱怨和牢骚呢?
     涨价,不能忽视通路的成本压力。很多企业,尤其是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渠道地位日益低下,每件啤酒的配送利润不足0.3元,城区一辆车每天最多送货400件,除人工和燃料费用,几乎没有利润。企业涨价,如果只涨终端售价,不能提高通路利润,通路在抱怨升级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会给竞品提供机会,也必 啤酒作为大宗笨重物资,即使有再高的品牌,再先进的营销手段,通路的作用永远不能忽视!
     面对涨价,很多企业底气不足,对于这些企业请自检如下:自己的品牌厚度如何?此次涨价,是对企业品牌的一次绝好的检验,在没有足够品牌忠诚度支持的市场,企业必定左右为难。
     自己的市场背后有“狼”在窥视吗?促销打天下,战争年年打,可是却无法“根治”对手,尤其是受体制问题制约的企业,费尽周折把对手打死了,却又被其他企业收购,借尸还魂,烦恼不已。
     涨价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引导甚至是“引爆”的。比如:2元一罐的可乐我们喝了N年,但是当3-4元一罐的王老吉来了,我们也能习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十多年的商品消费价格印象,正在随着GDP的变化在飞速的升级变换之中。
     案例:
     2000年之前的山东啤酒市场,消费就是集中在两元价格带上,2002年之后,青岛啤酒使用双子星“青岛+崂山”的品牌战略,青岛主打5元价格带,崂山主导3元价格带,当时很多企业不屑一顾,认为崂山价格太高,加之“分厂灌装”,不可能畅销。
     2004年之后,一些企业在吃够了苦头后,纷纷跟进。在近期成本大涨的背景下,青岛啤酒的主流价格开始向6元靠拢,崂山啤酒以纸箱包装主打济南等鲁中市场,抢占4元价格带的第一品牌。
     产品的定价,在结合同类品牌的同时,一定要从终端的角度出发,然后从终端顺着通路倒推至企业,比如:1.9元的产品未必能胜过2元的同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上的敏感度越来越小,包括通路与终端的影响。


涨价,营销对决的开始
     进入2008年,啤酒企业正在面对成本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在整合”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几乎就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案例:
     L啤酒在A啤酒麾下效力已经接近10年,在这10年中,L啤酒从不足15万千升,被A啤酒打造成接近100万千升(07年为80万千升),成为B省市场的第一塑包品牌,引导着B省3元价格带产品。
     在这10年中,L啤酒的出厂价格一直稳定在16元左右。但是,由于长时间单品作战,逐步出现通路利润不足,品牌老化等迹象,在很多市场上,通路利润不足0.2元/包,尤其在一些基地市场,通路怨气日益积累。
     在2008年1月1日,L啤酒提高终端价格0.5-1元/包,利用业代线路拜访的优势,广泛进行终端售价告之的同时,在涨价前挤占终端库存,确保淡季终端安全仓位。
     关键之处在于,L啤酒采用了进2退1的策略,出厂价格仅仅提高0.2元/包,渠道利润却提高了0.3-0.7元/包,通路活力立即爆发,随之品牌老化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涨价,作为营销手段的一种,对啤酒行业而言,仅仅是个开始。
     一些企业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会被“挑落下马”,甚至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地狱。未来的竞争中,涨价与反涨价,整合与反整合,垄断与反垄断将成为主流,局部战争虽然更为激烈,但是全局控制将是巨头们“华山论剑”的内力比拼,高手对决,招数不重要,啤酒企业的竞争,也不再是花招百出的年代,舍术求道,守正出奇,这些道理虽然都明白,但是,不同企业间的理解,会深浅不一。
     涨价,是建立在营销基础之上的,营销是建立在管理之上的,一个有着非凡的营销基础,有着深厚的管理内功的企业,对于涨价的理解是绝好的机遇,反之,会是灾难。
  新的一年,对于啤酒行业而言是整合之年。


然迫使企业“放血”支持,涨价成为明涨暗降的“旱地拔葱”。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