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机会营销分析

2009-02-05 09:49 热度:

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实地研究市场,不能光靠想象,光靠二手资料。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印度、巴西、墨西哥、泰国、印尼以及东欧、独联体和非洲国家做了实地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无品牌的,比如泰国、菲律宾,大多数商品是没有当地品牌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是有品牌的,有品牌操作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比,我们比它们强。不管我们的工厂搞得好不好,大家都知道先整个品牌出来,然后再走走渠道什么的。这是因为我们有基本的操作意识和营销能力。中国企业品牌操作的模式主要是美国式的,是学美国人的,我们的管理教科书是美国式的,我们的MBA教科书95%是从美国抄来的,我们讲的营销理论、品牌理论、渠道管理都是美国式的。事实证明,美国式的管理与营销,操作效率最高。而且美国式的销售方式,其宗旨就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这套运营模式在世界上有一定的通用度。

  中国加工企业的出路大多是给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2000年高盛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金砖4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在未来50年经济将快速增长。2005年高盛又发表了一个报告,提出“金砖11国”概念:人口在7000万以上,连续8年以上保持4%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积极进行经济改革。“金砖11国”分别是巴基斯坦、埃及、印尼、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和越南。金砖国家有一个特点,它们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重点国家。

  发达国家为什么要把一些产业转移出去呢?因为发达国家专门做创新。经济学家格鲁什曼做了一个研究,他说,在世界经济分工中,转移和创新的速度决定了谁有最大的收益。美国把一些产业转移出去,如果创新的速度比转移的速度快,美国肯定获益;如果创新的速度比转移的速度慢,美国就会蒙受经济损失。美国搞金融衍生产品,搞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创新的速度慢,转移的速度快,包括研发,一开始只是转移一些应用研发的东西,到最后连核心研发的东西都转移出去了。这样的话产业转入国要比产业转出国受益。当然,发达国家只向产业聚集的地方转移,而不向更小、更穷的国家转移。最后的结果是,最发达和最不发达的国家相对受损,而受益的是位于中间的国家。在过去的30年里,全世界最贫困的30亿人,即一天收入不到1美元的人,到2005年成了32亿人,穷人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一点点。当然,“金砖4国”的穷人减少了。富国看起来有钱,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了,证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富。所以真正富起来的是“金砖4国”、“金砖11国”,它们的购买力上升了。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中国企业国际化有三种方法。我们向欧美市场出口商品,过去甚至要补贴,因为我们很难赚到钱,最多挣点劳务费。最赚钱的国际化,是进入与中国平行和比中国低的国家,比如说把商品卖给阿富汗或者非洲国家,从单价上来说是赚钱的,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信用体系,很难把货款收回来。所以,最好是进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和中国是平行的经济体,经济模式互补,所以我们有商业机会。

  关于国际化,我们有上行路线,进入欧美市场,但投入比较大,产出不确定,成本比较高。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像联想那样购买品牌,而且要购买强势品牌。TCL的国际化不太成功,是因为它购买了弱势品牌、走下坡路的品牌,一个走下坡路的品牌被中国企业控制,然后管理的对象又是对中国特别有看法的欧洲人,这就决定了这种国际化的难度非常大。此外还有一个模式,与大型零售商合作,比如沃尔玛。沃尔玛是典型的价格杀手。进入沃尔玛,品牌不太重要。

  相比较而言,金砖国家是中国品牌销售空间比较大的地方。金砖国家的中产阶级和有点钱的人都是新近冒出来的。特别是在“金砖11国”,中产阶级一般是白领、技术工人,他们喜欢国际化品牌,见识又非常有限,商品的样式看起来像欧洲或美国的,他们就有兴趣接受,所以金砖国家特别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在过去的8年里,金砖国家是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手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从某种角度,可以把手表和汽车看成平行的商品,一个市场接受了某个地方的汽车,也就接受了这个地方的手表。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世界上卖得好的地方,也就是中国手表卖得好的地方,比如埃及、墨西哥以及拉美国家。这也印证了金砖国家对于新兴品牌的接受度。但是具体的金砖国家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差别很大。如果要进入金砖市场,就要把金砖市场分成若干个类型,不能用统一的策略开拓市场。

  前一阵子我们帮助一个客户研究金砖国家的皮卡市场,发现市场差别非常大,比较好进入的国家有泰国、印尼、俄罗斯、乌克兰等。进入金砖国家相对来说市场空间较大、机会较多。但是进入金砖国家又有一个讲究,因为这是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第一代中产阶级普遍向往欧美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品牌的兴趣较低。从概念上说,他们不认为中国是高端生活、文化的代表。所以金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品牌欧美化或是品牌带有国际风格,是很重要的一个营销策略。不少中国汽车在海外做广告强调欧洲技术,这是营销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金砖国家,中国企业要更多地尝试本地化营销。金砖国家市场足够大,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了解当地的消费者,并基于此制定营销策略。为什么我们在印尼这样做广告、在乌克兰那样做广告,这些我们要非常清楚,不能简单地甩手给代理商。代理商希望通过自己的渠道把商品卖出去,不想有太多的营销投入,这样就把我们的产品卖低端了。本地化营销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有利于长期发展,但实施本地化营销,就要使用当地的员工。

  管理当地员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中国人认为非洲人懒,他们晚上6点钟就要下班,死活不愿意加班。北京华泰科技公司在肯尼亚的负责人发现非洲人老是流动,但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非洲人非常听父母的话,80%的年轻人由父母给他们找对象,他们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于是,他经常访问员工家庭,给家长送瓶清凉油。父母觉得这样的老板太好了,和儿子说要在这家公司好好工作,不要离开这家公司。父母说不能离开,儿子就不能离开。我觉得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难题是缺少国际化人才。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欧美市场新建品牌,短期内是不会有空间的。现在很多欧美人变成了穷人,这些穷人往往是这些国家对中国不友好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中国特别不友好的是穷人,最友好的是富人。美国穷人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旅游不到中国,对中国不了解,让他们接受中国品牌,他们从情感上就抵触。

  但是中国和欧美角色的转换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所谓战略机遇,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品牌借用。面对经济危机,比如手表,发达市场上可以被兼并的品牌资源有很多。如果我们开拓金砖国家市场或者说发达国家中较弱势国家的市场,例如东欧,这些品牌资源还是挺好使的。其次是技术资源,西方有一些厂家专门做技术研发,它们离不开融资,或者在小的股市上市,我们有可能从技术上抄底。

  诺基亚将研发转移到了中国,每年在中国市场上投放几十款手机,比在美国市场投放的多得多,在中国卖得好的才向其他国家投放。这表明中国的市场需求相当强劲,但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产品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很强。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差不多成了基本规则。

  要想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把试验市场做好。而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市场。我们可以选择国内的某个区域市场和某个国外市场来做,这是比较强势的做法。当然,相对保守的做法,是对自己在国内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做出判断,从研发到营销管理、渠道管理,包括成本管理、承销商及合作伙伴管理,要有一套适合市场发展的模式。

  其次,要有国际化人才。最近我在做一个电视节目时与柳传志见面,他说联想能够和IBM走到一起有两个原因:其一,卖了这么多年IBM的产品,对IBM是怎么回事,基本上是说得上话的,“他没有糊弄我多少,我也没有糊弄他多少”;其二,双方同意,3年内用IBM的人,然后只要市场稳定、股市不错,能够从投资人那里得到钱,就可以用其他人,联想后来用的人主要来自戴尔公司,联想是用借人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国际化目标。如果我们对国际市场进行操作,我们就要考虑能不能借到人,如果借不到人的话,我们有什么样的人。

  最后,是渠道控制。从品牌操作的角度来说,渠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我们在俄罗斯研究卡车市场的时候,考虑了很多问题,比如,与谁合作建生产基地,怎么与经销商合作,是选择强势经销商,还是选择弱势经销商,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所谓的讲究,就是在博弈的时候自己一定能控制局面。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