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强国正在复兴--从长期匮乏到供需丰盈 从千年专卖到市场经行业分析

2009-08-17 14:51 热度:

  8月17日讯:“理解一段历史,我们首先需要跳出‘当下’的时空限制,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理解新中国茶叶的辉煌,我们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从中国茶叶千年史和未来趋势中去评价她;我们需要站得更高一点,在社会发展视角中去理解她。”8月4日,原中国茶叶产销企业集团董事长于观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产贸易:连创历史新高

  晚清之前,中国茶产业一直在正向增长。到1886年,中国茶叶创下历史新高值,总产量攀升到23.5万吨,出口13.4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均雄居世界首位。自此之后,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逐步下滑,全球排名不断倒退。20世纪前半期,由于战乱连连,我国茶叶生产和贸易遭受重创。

  新中国建国后,即刻着手恢复工作。1949年底,中国茶园面积15.47万公顷,总产量4.1万吨。全年出口9900吨,在国际贸易总量中微不足道。在茶叶的故乡,茶事业已经没落。

  当时针拨到了2008年,中国茶园面积已达160万公顷,年产量124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年出口29.7万吨,创汇6.8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位。

  1983年,中国茶产业经过建国后35年的发展,终于恢复到1886年的中国茶叶出口的最高纪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中国茶叶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施云清认为,“这60年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依次是奠基期、动荡期、第一黄金期、转型涅槃期和第二黄金期。”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三年经济复苏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茶叶生产、流通和管理进行了大幅改革,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下,茶产业从“几近于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茶叶生产开始了初步机械化,茶叶标准样生产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

  然而,随后到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又再次让刚刚起步、正在苏醒的茶产业堕入了低迷时期,茶叶产量锐减。在中央领导的亲自关怀下,茶产业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又慢慢发展起来,1970年茶叶产量恢复到1957年水准。

  从1971年开始,茶叶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期,一直延续到1990年。其中,1978年是个分水岭。农村土地改革,茶园分园到户,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我国茶园面积104.8万公顷,产量26.8万吨,出口8.69万吨。1989年,出口突破20万吨。

  施云清说,“从1990年开始,我国茶叶进入了长达10年的徘徊期,我把它称为转型涅槃期。茶叶产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之前的卖方市场,已经逐步转化为买方市场。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期后的完全放开,将行业领入了一个调整、转型期,进入新飞跃前的涅槃。”1990年至2000年,出口市场完全放开,出口企业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国际信誉严重下滑,削弱了出口创汇能力。1990年,产量54万吨,茶叶出口19万吨,1996年出口降到16万吨。

  2000年开始,中国茶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阶段——第二个黄金期,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茶园面积不断增加。

  角色蜕变:从国之器到民之饮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1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了建国后的第一家“央企”——中国茶叶公司。这是一家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在新中国的央企群中,属于当之无愧的长子。长子的头衔,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在百业待兴的时代,茶叶担负着共和国的重托,共和国亟需进口的战略物资和外汇,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茶叶的出口创汇。

  于观亭说,鉴于茶叶的短缺和重要的政治价值,在1984年之前,新中国的茶叶政策延续着自唐以来长达千年的榷茶专卖制度。新中国的茶叶政策曾经多次变化,但是基本原则从来没有改变过,“保证边销,积极扩大出口,适当增加内销”。边销茶,牵系着边疆稳定;外贸茶,事关出口创汇,茶叶等农副土特产是新中国早期出口创汇的主要依托;在富余的情况下,尽量多保留一部分茶叶,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国家的重视和重点扶持,促进新中国早期茶事业飞速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茶园,发出“今后要在山坡上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一股开山种茶热潮。于观亭说,“现在的万亩茶园,多数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

  1984年,国务院颁发国发74号文件,决定放开内外销的统管政策,有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于观亭说,“虽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茶叶出口才正式放开,但是,这个政策的出台,终止了延续千年的茶叶专卖制度,一个新的茶叶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寄托在茶叶身上的政治使命,更多地被其经济职能代替,茶叶也从“国之重器”演变为“民之饮品”。相应地,茶叶体系也从大一统,走向了多元化发展。更多民间因素的介入,让茶产业实现了“平民化”,回归到更加开阔的发展平台。

  企业创新:繁荣的动力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梦想,企业、行业也有自己的梦想。施云清说,“六十年来,茶人的梦想,就是促进国家的发展、行业的复兴,获得与实力相当的国际发言权。”

  梦想照耀着现实,政府机构、茶人、社团和企业,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成为各种不懈创新的连接点和枢纽。在创新的驱动下,在生产技术、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中国茶企6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现机械化和工业化大生产,实现茶叶评级的标准化,是中国茶叶自19世纪以来的梦想。在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中,茶叶机械化生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机械制茶在晚清并没有形成主导地位。建国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52年至1957年,压资订机获得大力推广,中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拼装号码茶,茶叶实现了初步机械化和标准化。后来虽然遭遇波折,但是,机械化大生产和标准化已经不可逆转地确定下来。

  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营销依赖政府指标,进批差率和批零差率分别限定在17%、25%。1984年放开之后,企业营销突然重要起来,随之诞生了多种样式的营销新模式。于观亭说,“刚刚放开时,判断茶叶企业的实力和盈亏,只需问问营销人员比率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