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2007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综述行业分析

2008-01-03 17:43 热度:

  一、基本情况

  凤冈,全县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8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0万亩,总人口41.5万人,其中38万人在农村,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种养业,GDP的70%来源于农业,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4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元,是典型的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和“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具体要求,把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艰辛探索、努力实施,茶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茶农2万户,2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560户,占总户数的2.8%,茶叶加工85户,加工厂21家,规模型加工企业5家,初具规模的有1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茶园面积8.2万亩,投产茶园4万亩,总产量480万斤,产值72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其中有机茶园面积2847亩,产量170吨,产值920万元。

  二、具体做法

  按照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100万亩茶叶基地的要求。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全力实施“151116”工程。即新建茶园面积15万亩、有机茶园5万亩,建设一个茶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争创1个出口创汇企业,突破总产值6亿元。按建设24万亩茶叶基地计算,新建茶园面积15万亩。建成投产后,每亩年均产值2500元,年产值达6亿元,实现税收入3600万元。为实现茶叶产业目标,我县着力实施“五优”,建设推动茶叶产业发展。

  (一)优化投资主体,建设精品茶园。

  一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新建茶园。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县直各单位部门参与茶园建设的通知》(县发[2005]6号)、《凤冈县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西部茶海的意见》(凤府发[2005]21号)、《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凤府发[2006]24号)等文件,制定了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干部职工留职带薪、带职带薪、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独资合资创办茶园,领办茶叶基地,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激发了广大茶农、干部职工和私营业主的投资热情,增加了他们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全县发展茶叶产业的高潮。二是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已有5家客商落户凤冈,到位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茶园5000亩。

  (二)优化发展模式,壮大特色产业。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猪—沼—茶—林”生态建园模式。所谓“猪—沼—茶—林”模式:就是在茶区设置以农户为主的生猪养殖小区,配套沼气能源建设和改圈改厕,实现农民茶叶,生猪双增收的目标,达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目的。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在茶园里大量施用杀菌后的沼液沼渣和发酵农家肥,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有利于生产出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提高茶叶内在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省柴护煤,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全县茶区形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的良好生态环境,茶吸林之精华,林采茶之灵气,造就了凤冈茶独特的品质;三是把妇女 们从锅头灶脑、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解放了农民劳动力,便于茶园的精耕细作;四是配套实施改厕改圈,农村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实施“猪—沼—茶—林”生态建园模式,使茶农走了致富之路。如:永安镇田坝村,2006年仅茶青每斤平均上涨10元以上,最高价卖到50元/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50元(全县2120元),森林覆盖率已达7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7%。

  (三)创优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凤冈茶虽然具有“锌、硒、有机三合一”的品质,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企业作载体进行市场运作,在市场上还没有叫响的品牌、称得上名牌的商标,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创优品牌,做红商标,拓展市场空间,做大做强产业,让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在林林种种的茶品牌中鹤立鸡群,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实现优质优价。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方针,走品牌拓展市场,市场促进生产,生产带动产业和促进开放之路。一是积极筹办茶事活动。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在我县成功举办,活动期间,省内外茶叶界的知名专家云集凤冈,为凤冈茶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同时通过宣传、推介,凤冈锌硒有机茶名声鹊起,好评如潮,为凤冈茶叶产品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挤身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5·28”活动后,凤冈率先倡议,并得到湄潭、余庆、省茶科所赞同,三县一所正式组建“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联合体”的组建,首开整合资源,共同打造茶叶产业区域合作的先例。今年,我县再次举办“3·31”中国西部茶海·遵义首届春茶开采节,举办了“凤茶探秘”论坛,征得众多专家为凤冈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良策。二是积极参与茶事活动。全国茶叶界给予凤冈绿茶“有机品质、锌硒同具、栗香醇厚、安全健康”的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专家于观亭给予了“锌硒同具,全国少有”,“健康长寿神茶”的美誉。在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十大名茶评比中,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2005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CTE)上,凤冈县龙江有机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龙江春芽”荣获银质奖,并以500克5800元的拍卖价成功拍卖,创本次博览会茶叶产品拍卖第二高价。三是积极申报认证工作。2003年向国环南京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申报有机认证,2004年10月被全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2005年4月,凤冈2847亩生态茶园和三家茶叶加工厂,获南京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一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2006年1月,凤冈锌硒茶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自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以来,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茶文化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先生,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美籍化人王志远先生到凤讲学。并聘请林治先生为我县茶文化研究顾问。五是深化宣传,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除用凤冈网站和县政府网站开展宣传外,县内创办绿色凤冈,开辟茶专栏。同时积极与西部开发报合作,联合创办《西部开发报·茶周刊》,扩大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的宣传范围和宣传深度,打造茶叶知名品牌。

  (四)优化生产方式,确保优质安全。

  安全食品成为市场的敲门砖,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有害微生物构成的茶叶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茶叶销售的一大瓶颈。因此,优化生产方式,全力推行茶叶全过程清洁生产事关茶叶产业发展大事。一是进行土壤检测,确保种植安全。委托省环科院分析检测中心对我县11个乡镇,35个行政村的大气、水质、土壤进行监测和取样论证,结果表明凤冈有25万亩地适宜种茶。二是编制规程,确保生产安全。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关于有机茶地理环境、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县的生产实际,组织制定了《凤冈县有机茶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规程》和《凤冈县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有机茶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对茶农、地块负责人、茶青采摘人、加工技术人员、村组干部进行系统的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大力改善加工环境。我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我县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现已招引到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凤冈智佳有机茶业公司、凤冈锌硒有机茶业公司、凤冈仙人岭有机茶厂(引资)、中老(挝)茶园开发公司等5家现代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和一家有机肥料加工厂落户我县,总投资7000多万元。

  (五)优化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组织保障。县政府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专抓茶叶产业,并成立县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县茶叶生产。各乡镇分别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茶叶生产领导小组,组建茶叶办和茶叶协会,确保本乡镇茶叶产业发展和任务落实。二是资金保障。从2003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250万元以上的茶叶产业发展基金(2007年预算600万元),专项用于茶叶产业贷款贴息和引种补助。同时,对上级财政扶贫、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等资金向茶叶基地倾斜,重点扶持精品茶园基地建设。三是督查保障。以县直属工委和两办督查股人员成立专门的联合督查组,按照“目标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的原则,每季度制定阶段督查方案,分乡镇和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全年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惩,全年茶叶产业建设滞后的,整体工作开展不力,处于全县挂末的乡镇和单位,对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对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面对“东茶西移”和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万亩茶海的机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三生产业,建设生态强县”的战略思路,我县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全力打造茶产业。

  (一)突破总量。我县每年按新建茶园3—4万亩的发展速度推进,在“十一五”期末达到2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5万亩以上。一是注重规划。从茶园布局、茶树品种选择、苗圃建设、加工厂设置、茶文化开发、生态旅游等方面,编制一个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茶产业发展详规,指导茶叶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茶园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扩大有机茶园。一是每年新申报有机茶园面积5000—15000亩,在“十一五”期末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二是加强对申报有机茶园的管理。着力打造全国有机茶生产示范县。

  (三)提升品牌。品牌是市场的敲门砖。一是做好打造茶叶品牌的长远策划,按策划一如既往地打造;二是定时定点筹办茶事活动,搭建平台,打造品牌。三是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加全国大型的茶事活动,借台唱戏、借树开花。

  (四)做强企业。我县茶叶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历经了散、乱、小的阵痛后,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有合力才有竞争力。为此,一是要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放心发展、安心创业。二是积极引导企业,组建茶叶企业集团,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由集团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策划,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运作,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作者系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