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给本土带来什么?行业分析

2007-12-06 10:41 热度: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把它演绎成“一方酒水养一方人”也很恰切。的确,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以及蓬勃发展期,很多酒企迅猛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地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和支柱。
     那么,具体来讲,一个酒企的发展,究竟能给当地带来哪些“区域效应”呢?换句话说,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究竟能够带来哪些好处?除了能够刺激和带动经济发展外,它还会带来哪些弊端或者不利的影响呢?
     概括起来讲,一个酒企对于区域经济所能带来的益处,应该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能够促进区域GDP发展
  对于酒企来说,它对当地经济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对于当地GDP的增长贡献,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正是由于这种贡献,所以,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出现了很多既在政府“从政”,又在企业“下海”的两栖高管,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酒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2006年仅销售额就达到了206亿元,税收更是逾亿元,它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增加了当地人员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可以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由此可见,一个酒企,尤其是大酒企在一个区域的出现,对于当地经济所做出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能够拉伸区域经济产业带
  酒企在当地的快速发展,能够顺势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酒企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比如粮食、化工、包装、运输等,也包括与其相配套的服务行业,比如餐饮、旅游、酒店等等。譬如,贵州的茅台镇有大小白酒企业上百家,年产白酒6万千升,各类品牌2000余个,以茅台酒为龙头的白酒产业不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而且,还相应地带动了以国酒工业旅游、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川盐入黔的古盐运文化旅游等旅游产业发展,这是茅台河谷品牌效益拉伸的典范。因此,一个酒水产业带的形成,不仅会把上游的企业整合和带动起来,而且,还可以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源优化、整合进来,形成裙带效应或者一体化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能够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
  一个或者多个酒企在特定的区域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集群效应,即产业化效应,会让这些区域酒企在全国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名片”。比如,四川是白酒生产大省,四川邛崃是中国最大的原酒生产基地,我们只要一谈到“原酒”,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四川,甚至邛崃。再比如,很多地方都出现的“云贵商店”,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云贵商店”的含义,后来,经过探寻,才知道,所谓“云贵”商店,就是销售云南烟、贵州酒的商店,那么,不论是云南的烟,还是贵州的酒,其实,在这里都成为了地域“名片”。这也就像国酒茅台,提到茅台,我们就会想到贵州茅台镇,提起茅台镇,我们就会联想起茅台酒,二者互相映衬,这就成了一个彰显区域经济特征的“名片”。因此,优秀的酒企,也是展示其所在区域文明和文化的窗口,可以提升一个区域的品牌形象。
能够发挥旗舰和标杆作用
  一个酒企成功的历程,不仅能够给地方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收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领头羊”式的“标兵”作用,带动区域内的其他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共同打造火热的区域经济。比如河南县域品牌皇沟,仅在本地永城市(县级市)每年销售近亿元,丰谷酒在其家乡绵阳年销售近1.7亿,兰陵酒在临沂2亿元。这些品牌,不仅牢牢控制了本地酒水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还带动区域内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皇沟酒就带动了当地粮食加工业、包装业等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诸如豫东春等中小酒企的发展,促使他们能够“抱团”打天下,共同抵御“外寇”,促进和维护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综上,作为酒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不仅强大了酒企,也强大了区域经济,使它们能够互生共存,相得益彰,为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推波助澜。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些地方酒企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短视”操作行为,比如通过地方强令手段对市场的过于垄断,有时也会遏制一些区域经济的互通和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难以突破的类似“近亲繁殖”式的玻璃顶效应,会给当地酒企带来夜郎自大、盲目乐观的心态,甚至会让它们成为“温水里的青蛙”而难以意识到潜在的种种危机:
     第一、一些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操作会让区域经济脆弱,会让一些酒企成为“温室幼苗”,而羸弱不堪。
  很多酒企,尤其是一些地方老酒企,之所以在自己的“辖地”有出色的市场表现,而一旦走出去就“瘸腿”,出现“行而不远”的现象,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很多酒企,原来都是借助地方政府这个“保护伞”,大肆实施“排外”政策,有些执法部门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外来品牌进行“查处”,甚至有些酒企采取黑社会介入等方式,排斥外来品牌在本地的拓展和销售。河南的张弓酒、宋河酒在打入山东、湖南等省份的某些区域市场时,就遭到了地方以及本地酒企或明或暗的干扰,他们要么通过当地执法部分例行“检查”,要么就是对上述进入当地的酒企市场动作进行“破坏”,比如,利用晚上破坏街道上的广告牌,甚至往办事处扔砖头等,而当地政府对此是睁只眼,闭只眼。其实,这些都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规律,这样纵容本地品牌、包庇地方品牌的现象,最终是害了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只能保护一时,不能保护一世。对于企业来讲,也只能依靠一时,而不是一世,因此,当WTO不断深入,市场完全开放的时候,酒企如果不能苦练内功,外强肌体,那么,倒下去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一个没有竞争,或者缺少竞争的市场,必将是畸形的市场,会让一个企业丧失应有的警惕和危机意识,会让自己“闭关锁国”,而难以进一步做强做大。
     良性的市场竞争是需要“鲶鱼效应”的,“鲶鱼”的存在会激活一些死气沉沉的“鱼”,尤其是即将“休克”的“鱼”,而让其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地区强势品牌的存在,尤其是地方保护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来品牌的进入,会让市场因为缺少竞争对手,而缺乏相应的市场活力与张力,从而不利于地方企业和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二、酒企如果转型不力,经营不善,会引发区域经济的“死循环”。
  一些酒企虽然曾经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形势一日千里,也造成一些酒企不能及时蜕变和转型,“国有企业”的做法如影相随,企业体制、机制过于死板,一些企业领导人,总抱着“孤芳自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传统落后观念,闭门造车,缺乏创新,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有的企业甚至面临倒闭或者破产。而一旦企业破产或者倒闭,地方收入必将大幅减少,这个时候,很多地方政府会牵头通过银行进行贷款,甚至还会“强令”或者“暗示”一些毫不相关的企业担保,酒企只得负重前行,而一旦由于种种原因,市场竞争不力,还没有转机,酒企就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甚至会出现撕扯不清的“三角债”等现象,引发区域经济的负叠加效应。
  同时,由于地方过于加大对一些酒企的投入,还会造成减少或者忽略其他领域、行业和企业的投入,就会出现经济“瘸腿”或者“一头沉”,而让地方经济脆弱不堪,经不起风吹雨打。有人说,东北酒为何没有成规模和气候,原因就在于东北原来定位于重工业基地,缺少对轻工业产品白酒的重视和投入,所以,才造成今天东北酒“侏儒症”现象的出现。这是相反的一个例子。
     再比如,河南的一些酒企,在前几年业绩大幅下滑时,企业亏损,员工下岗,成为了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包袱”。后来,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实施企业改制,或者牵头让一些大企业集团并购的方式,注入新的机制和活力,从而促使酒企焕发“第二春”。河南宋河酒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宋河处于低谷之时,辅仁药业跨行业收购,通过机制转换、营销模式创新、大量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等方式,才扭亏为盈,成为了目前豫酒的领跑者。
     总之,酒水的区域效应现象对于一个地区来讲,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酒企和地方政府只有化弊为利,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合理定位,酒企才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服务当地,服务于消费者,才能让自己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