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茶油中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2012-04-05茶叶

2012-04-05 11:01 热度:

邵阳茶油中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2012-04-05

 湖南省邵阳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优质茶油和优质桐油的主产地,2009年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油之都。

  传统的手工榨油术一直是主要的油脂加工技艺,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乡村还能听见“咚、咚”的榨油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已逐渐被现代工业所替代,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负载着祖先智慧的手工榨油技艺,已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范围开始摸底调查。至2010年,基本恢复了长乐乡大联村、蔡桥乡石河村两家传统榨油坊,建立了手工榨油术数字档案,确定了手工榨油术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

  打开中国地图,将目光投向湖南省会长沙,一条蜿蜒的细线自长沙往西南方伸展,越过邵阳市后的那一片区域,就是有着“中国茶油之都”称号的邵阳县。邵阳县位于美丽的湘西南,境内山多地少,青山绿水,四季分明。放眼望去,路边的山上,茶树葱翠。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优质茶油和优质桐油的主产地。

  3月中旬,记者来到了邵阳县,聆听、感悟传统手工榨油的“咚、咚”韵味与遥远记忆。

  关于“油茶大仙”的传说

  邵阳县并不富裕,但并不富裕的邵阳县以盛产茶油闻名遐迩。

  在邵阳县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种植油茶树和食用茶油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一个老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

  据说远古时期,邵阳县黄亭市镇东北部的阳乌岭山脚下,住着一个姓邓的老人。这老人无儿无女,老伴早已过世,一家生计全靠一片小小的油茶林来维持。这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满园的油茶只结一个茶果。只是这茶果比往年的大,而且散发奇香。一颗茶子起何作用,老人急了,整天愁眉苦脸。一天,八仙中的张果老云游到此,突然闻到一股异香,便按下云头,发现原来正是这枚茶果在散发异香。张果老高兴极了,当下找到田老,说要买下这枚茶果。

  老人十分大方:“一个茶子有何用处?您老人家想用就拿去吧,谈什么买卖?”

  张果老不肯白要,他说:“一滴汗水一分代价呀,为什么不肯收钱?再说,这茶园乃是你养命之本,今年如此欠收,今后如何度日?”张果老说着,留下10两银子,收了茶果。这一日,恰逢玉帝寿筵。张果老带上茶果,献给玉帝。玉帝见了,龙颜大怒:“大胆张果老,竟敢以此凡物戏我!”

  张果老不慌不忙,跪禀玉帝:“万岁请看!”只见张果老揭开茶子,茶油如泉水涌出。众仙见了,无不惊奇。

  御厨将此油拿去炒菜,顿时香飘凌霄,风传九重。殿前太监拿去点灯,灯火通明,全无青烟。玉帝见了,高兴万分,当即询问:“此物何人所种?”

  张果老禀道:“下界凡人,一位姓邓的孤老。”

  “好……”玉帝当即传旨,敕封田邓老为“油茶大仙”,并叫张果老速速前去度他回天庭。

  美丽传说的后面,是人们对茶油独特的钟爱,及对上天关照邵阳、茶树遍地的感恩。

  保存完整的传统榨油术

  在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县城一条小巷里,这里是一家合作社式的榨油门店,黑黝黝的巨型榨油设备,占了两个铺面的空间,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支持的榨油作坊。不过,这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产物,属于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榨油器具,加上传统工艺的热脱脂技术,保证了油茶产品的原汁原味,很有商业推广前景。这样做,正是为了保护好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因为,只有将传统的民间技艺融入到现代的生产活动中,才能使传统技艺在生产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保护中得到良性的发展。

  手工榨油术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技艺,它是以手工的方式来加工植物油,基本程序是:石碾碾筛、蒸料包饼、木榨取油。三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且每一工序的器械都由手工制作,充分体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手工技艺的高超。

  据调查,1957年,邵阳共有手工榨房1618个,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每个乡、村都还保存有传统榨油坊。但此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传统榨油坊慢慢地销声匿迹了。到2007年,全县的传统手工榨油坊存留不到12个,而且大多是破旧不堪。还能懂得传统手工榨油工艺、又保存传统作坊的只有蔡桥、长乐、黄塘3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存于蔡桥乡石河村蔡家院子蔡伯廷(蔡伯廷,83岁,市级项目传承人)家的油榨房,建于清朝道光三年,其榨坊和相关器具保存相对完整,石雕的碾盘上还刻有“道光丁戌年制” 的印记。现存于长乐乡大联村的油榨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改革,油榨房已改成私人住宅,遗存下来的只是木榨、碾盘和部分辅助工具。存于 “湖南日恋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油榨房,是合作社理事长李小林从表叔家转运过来的,经过恢复建设,油榨房已基本恢复原来面貌。还存于五峰铺镇大田村的水磨榨房,木榨因年代久远而腐朽,但水碾却保留完好,在破旧的榨房内,可以看到榨房昔日的繁忙。


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油茶林、茶油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相生相息。

  茶油已经成为浸入邵阳人骨血的一种文化沉淀。在当地,结婚送茶油,意为多子多福;大寿送茶油,意为四季长春;生子送茶油,意为花果同美;升职送茶油,意为明目清心。

  茶油产业是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邵阳全县26万农户,家家户户都有油茶树。当地有这样一段民谣:“讨个婆娘成个家,问天问地要饭呷。好山好水好种茶,十里长坡万树花。”

  茶油是用常绿乔木油茶树所产茶籽榨炼而成。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茶油,始终是最为珍贵的食用植物油。茶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品质可以与橄榄油媲美,所以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现代化的制作工艺可以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的制作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负载着祖先的智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榨油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手工榨油技艺因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据记者调查,为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07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开始摸底调查和挖掘整理。县人民政府投入近1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手工榨油的前期抢救工作。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开始进入保护与开发茶油榨油技艺的行列中来。

  李小林就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8岁那年,他师从表叔学习传统榨油技艺,36岁师成。2009年,与县内油茶种植大户联合成立一家大型的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农户”的特色企业模式。记者见到李小林时,他正带领员工在山地里种植茶树苗。

  李小林告诉记者,由于自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愿看到祖先遗留下来的技艺在他这一代人手中消逝,所以,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传统榨油技艺的保护工作,并投入近5万元专款,征集传统榨油器皿并筹建手工榨油技艺陈列馆。

  民间传统的手工榨油技术是古代农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一段人类文明的历史。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习俗,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榨油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榨油号子和榨油习俗,记录了先民在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感受和生活情趣。古老的榨油坊,像一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所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世人无法估量的。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