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业总体发展向好(二)行业分析

2008-01-03 09:34 热度: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 王延才】

  ●华润、青岛、燕京三大集团千升啤酒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啤酒总产量1338.7万千升,占全国啤酒产量(行业统计数)的37.0%,而其利润占53.1%,税金占38.7%。

  ●20万千升以上27个啤酒企业(不含百威、黄河),啤酒产量占74.7%、税金占76.4%、利润42.2亿元超过行业总额。

  ●利税最高的企业是青岛、华润、燕京、重庆,最高的工厂是青岛(主体厂)、珠江(主体厂)、雪津(主体厂)、燕京桂林漓泉、华润雪花(沈阳)、青啤西安。

  ●啤酒价格提升,销售费用降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因。2006年千升啤酒销售收入(啤酒平均价)比上年提高20元, 千升啤酒销售费用比上年降低了16元。

  ●啤酒利润较高的是福建、山东、四川、广东、湖北。千升啤酒利润除西藏达千元以上,新疆、福建、四川、广西在300元/千升以上。

  ●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是利润增加的内因

  2006年啤酒企业消耗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产量平均)比较,每千升啤酒耗粮降低2.07KG、电耗减少4.04KWH、水耗减少0.60M3、煤耗降低5.90KG,以一般水平的价格计算,可使千升啤酒成本降低11~12元。

  ● 装备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全行业从业人数呈减少趋势。2006年人均劳产率比上年提高14.5%,人均啤酒产量比上年提高13.6%。

  ● 资金运作水平提高。2006年啤酒企业在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资金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呈良好态势。

  ●2006年千升啤酒占用资金比上年降低4.6%;资金利润率提高0.55个百分点。

  ●负债总额比上年增长16.34%,但资产负债率比上年降低了0.64个百分点。

  ●千升啤酒占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分别降低了5.28%和9.73%。

  ●营销渠道渐趋完善

  虽然市场竞争加剧,但随着营销渠道的日渐完善,2006年啤酒行业销售费用比上年降低了1.80%;单位产品销售费用降低了14.27%;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之比降低了14.98%。

  ④内外资并购屡创新高,新建工厂又有增加

  ●2006年年初,英博以58.86亿元入主雪津啤酒,在业内外引起震动。日本麒麟收购杭州千岛湖,英博收购浙江衢州国光啤酒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收购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山西月山啤酒有限公司等。

  ●内资并购有:河北蓝贝集团3.8亿元收购广东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和湖北枣阳蓝带等。

  随着外资、内资对中国啤酒业的整合,国内啤酒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产权比较明晰,能够整合市场的啤酒企业已所剩不多,这促使国内啤酒集团放弃收购老厂,改为独资建新厂。

  ●2006年,新建厂势头比上年又有增加。项目所在地多集中在浙江、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和新疆、山西、江西等啤酒业相对不发达的边远地区。这两类地区的酒价高、盈利水平好,是吸引投资者投资建厂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啤酒行业共新增19个项目230万千升的生产能力;另还有15个项目约210万千升的生产能力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

  我们认为在竞争中新建一些水平较高的工厂,促使淘汰落后的工厂,对行业进步是有推动作用的,但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厂。

  ●啤酒企业体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完全国有啤酒企业逐步减少,所占的比例降至1.7%;集体和乡镇企业呈减少趋势,占6.8%;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增至20.0%;股份制企业降低至27.1%。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私营和民营企业,占44.4%,并呈上升趋势。

  ●从经济效益贡献方面,仍然是股份制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2006年股份制企业啤酒产量占全行业的38.2%、税金占38.9%、利润占46.6%;合资及独资企业啤酒产量占全行业的39.1%、税金占38.3%、利润占45.2%,这两类企业利润接近全行业利润总额。

  ⑤啤酒质量稳定,装备工业配套发展

  ●从2007年国家二季度的市场抽查啤酒质量看,大中型企业的合格率为96%,不合格的都是小型企业或委托加工的“贴牌”公司。主要质量问题是口味同质化,品种杂乱,且假冒伪劣又有抬头趋势。

  ●目前,国内配套生产整机性能接近国外先进设备,价格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自主创新的先进啤酒技术和装备,两年来新建啤酒厂都以国产装备为主。

  发展趋势

  我国啤酒工业目前正趋向成熟期,预计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①产销量仍将持续增长,产业发展面临消费升级。

  ●中国啤酒人均消费水平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啤酒增长率低于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公报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幅提高了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提高了0.8个百分点,今后农村和西部市场将成为啤酒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啤酒产销量今后两年仍将持续高速增长,但增长率将呈逐步降低趋势。

  ②集团化、规模化趋势明显,产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高。

  啤酒的单价低、消费量大,属于规模经济行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摊薄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因此,啤酒产业的集中度继续提高是大势所趋,三大集团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最终占到市场总量的50%以上。

  ③新建工厂的步伐将会减慢。

  新增能力过大并集中,使啤酒业竞争加剧,经济效益下滑,这一点在2006年行业统计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政府将会对经济发展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减缩和叫停。

  ④外资企业本土化,啤酒产业国际化。

  目前外资品牌对高端市场采取了自有品牌的战略,并占据了高档啤酒市场份额的约60%,对中端市场采取了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加入,并大多采用国内品牌,也不急于介入自有品牌和参与管理。因此,我们相信国内品牌仍将是未来我国啤酒市场的主流。

  啤酒行业是最早开放的产业之一。目前,没有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的国际啤酒集团或品牌已很少。外资的进入极大地促进了啤酒业的发展,对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管理效率还是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啤酒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啤酒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啤酒产业在经过充分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结构资源重组后,必将步入国际化发展进程。

  ⑤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啤酒的消费主流是年轻人。因此,啤酒产品要拓宽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和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纯生啤酒的产量已达150万千升,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生啤酒”是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也是行业技术进步的标志。

  ●目前,玻璃瓶装仍是我国啤酒产品的主要包装形式,占全国总量的96%,2006年行业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有效容量630~640mL玻璃瓶在啤酒包装中仍占绝对比重,但是,比上年降低了5.4个百分点,500mL以下小容量瓶比上年增加了6.7个百分点。瓶装啤酒减小容量,降低高度,发展500mL以下瓶装酒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也是市场的需要。今后,这种趋势还将延续,640mL瓶型将逐步淘汰。

  ●目前,国内有的啤酒企业开发了PET瓶装啤酒,多层PET瓶阻隔性已基本能满足要求,PET瓶重量轻,安全性好,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发的新型包装形式。

  ⑥节能、降耗、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下达的《国家重点监控(废水)企业名单》中,啤酒企业有61家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这也成为今后行业工作和企业生产的重要内容。

  ●啤酒工业在食品行业内是耗能较大、排废较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降低啤酒生产的水耗和煤(蒸汽热)耗,必须做到循环利用。

  ●啤酒行业的消耗指标逐年下降,但比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是行业的长期任务。

  虽然中国啤酒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售价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个别地区的地方保护等,但瑕不掩瑜,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强,一个稳定发展、具国际竞争力、有包容性和国际化的中国啤酒业,必将为中国酿酒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葡萄酒进入快车道

  行业概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个以白酒消费为主的国家,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在很低的水平。建国初期,葡萄酒的年产量还不足200千升,直到1966年产量才超过1万千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阶段,1981年超过10万千升,1984年超过15万千升。

  2006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134户,从业人员1.17万人,资产总计152.08亿元,负债总计77.92亿元,产量49.51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125.92亿元,实现利润13.53亿元,上缴税金16.14亿元,利税合计29.67亿元。

  2007年1-8月份统计数字(见表)。

  经济运行特征

  ①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行业优势较为明显

  ●从2000年开始,产量除2004年由部分产区受气候影响,致使酿酒葡萄减产外,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 2000年—2006年,平均以两位数增长。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74.34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29.52亿元,两年增长55.18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资产贡献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利用率等主要经济指标都高于食品业的平均水平。

  ②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虽然有26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葡萄酒,但主要生产区域仍集中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产量占整个产量的85.24%。山东、河北两省葡萄酒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全国有葡萄酒企业约400-500家,规模以上企业134家。国内葡萄酒的产销量仍集中在几大主导品牌的企业。2006年,张裕集团公司、中粮酒业有限公司、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烟台威龙葡萄酒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的产销量占全国的51.87%。

  ③出口持续增长,进口增幅较大

  ●我国葡萄酒出口从2003年起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1771千升增加到2006年的3737千升,增长了111.01%。出口国家涉及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等30个国家。

  ●进口量增幅较大

  随着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从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从85.9%下降到56%关税,进口量逐年递增。2006年,进口总量为11.47万千升,比上年增长115.8%。

  ●进口产品中以大包装原酒为主。其中2升以上大包装占总进口量的82.3%, 2005年增长了120.7%。进口为智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及法国。

  2升及以下小包装占总进口量的17.7%,比2005年增长了95.7%。进口国家为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和智利。

  ●进口2升及以下瓶装酒的价格逐年递减,使得国产瓶装酒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今后市场竞争将更趋于激烈。

  ④工、装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目前,我国大中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关键工艺设备都是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辅料,如果胶酶、活性干酵母、酿酒单宁等也都基本上从国外进口。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都已接近国际水平。

  ●由于设备及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在国内稳定拥有一半以上的市场。目前,共有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发展趋势

  ①继续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

  随着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葡萄酒作为健康饮品的价值会被广泛认同,在未来的几年里,产品产量会继续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

  ②品种单一化现象逐步改善

  ●消费者对葡萄酒产品的认识和需求正逐步趋于多元化,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现已引起更多企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的重视,品种单一化等现象将逐步被改善。目前,在我国部分葡萄种植区不仅可以看到赤霞珠、梅露哲,还有马瑟兰、西拉、桑娇维赛等新品种正被广泛的尝试并推广。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