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粮食调研报告行业分析

2007-12-04 09:34 热度:

在近几年全国粮食市场的变化和调控中,甘肃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供需总量相对稳定,市场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城乡群众的粮食消费保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今年,陇东南和中部地区发生了近70年罕见的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569万亩,受灾人口808.44万人,有287.9万人需要口粮救助。由于单灾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全省粮食产需平衡趋紧。对当前和今后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提出政策思路和工作措施。

  粮情的几点变化

  目前,东部小麦已陆续登场,河西也进入后熟期。各地产销情况有所不同,但粮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并且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粮食产量,全国增甘肃减。据报载,今年全国夏粮又获得好收成,产量2321.7亿斤,比去年增加,43.9亿斤,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我省夏粮河西增产,东部减产,全省总产减幅预计一成以上,有的县小麦基本绝收,最重的庆阳市减产五成左右。

  商品库存,全国多甘肃少。综合有关方面的信息,由于国内库存小麦销售不畅,随着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新小麦的大量人库,预计2007年度全社会小麦期末库存将比上年有所增加。河南等主产省的小麦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通过省间移库缓解压力。我省“十五”期间曾保持了庞大的粮食库存,2002年存粮达到113.7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周转库存80.3亿斤。当时采取稳定收购、扩大销售、降低库存、扭亏增盈等一系列措施,消化包袱,降低费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市场变化带来了粮食库存的大幅减少。到今年6月底,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周转库存21.8亿斤,比上年同期减少21亿斤,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核定我省的合理库存少2亿斤;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储备量的最低安全水平(为消费总量的17-18%的标准),我省最低粮食安全库存量应为30亿斤。目前,省级储备、市县级储备、企业周转库存加起来共32.5亿斤,已接近安全预警线。

  购销价格,全国低甘肃高。周边省份宁夏小麦收购指导价0.73元/斤,新疆小麦收购参考价0.61—0.68元/斤,陕西小麦市场价0.70-0.73元/斤。6个主产省小麦市场价格,低的0.69元/斤,高的0.74元/斤。主产省市场,中储粮及延伸托市收购点仍是夏粮收购的主力阵容,说明了国内粮价普遍较低的行情。当然媒体也披露了一些托市收购企业为获取补贴收益而高于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的问题。7月上旬,我省小麦平均收购价0.75元/斤,高的达到0.78元/斤,优质小麦0.84元/斤,虽然属于恢复性上涨,但基于我省的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粮价不宜比周边地区和主产省高出一块。

  供需市场,全国余甘肃缺。随着连年丰收,国内小麦总体供需平衡有余,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供大于需的情况。我省大宗粮食数量不足且品种不全,就全省城乡的主要口粮小麦而言,总产量50多亿斤,消费量90多亿斤,缺口近40亿斤。另外,每年近10亿多斤的大米消费量也需从省外采购。

  粮食主产区,全国逐步发展,甘肃有所减缓。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88亿亩,比上年增加600万亩。6个主产省的小麦生产量占全国的78%,商品  量占全国的83%。我省的粮食播种面积3800多万亩,与去年持平。河西商品粮产区发展最快的上世纪末产量占全省33%,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61%;目前粮食产量只占28%,商品粮占32%,区域内产不足需,对全省粮食平衡的贡献率逐年降低。

  粮食形势的总体变化,符合我省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粮食资源不足、社会财力有限的基本粮情,符合大流通、大贸易和由省内外两个市场调控供需的市场规律。同时,从粮情变化中要进一步认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分大项分析,种植面积、基础设施这两项比较稳定,水浇地这一块一般不会大起大落;粮价的波动起伏在政策调控下可维持在合理水平上;集雨旱作农业技术、小麦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是促进粮食生产的主推科技项目。只有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难以预测。相同的生产能力,在不同的气象年景,产出成果会有很大差距。从整体上看,我省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尤其是遇上严重旱灾,会导致粮食生产大幅下滑。因此,搞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要因时因地制宜,避免一概而论,心中要装三种粮食生产能力:即丰收之年的粮食生产能力,一般年景的生产能力,重灾之年的生产能力。160亿斤以上的粮食总产,应该说是丰年的产出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种稳定状态下可以预期多年实现的产出水平。立足于省内基本做到粮食自求平衡,需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我省动态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产需平衡的艰巨性。

  平衡产销的途径

  搞好产销平衡,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平衡的方式和途径,丰年和歉年不同,省内和省外不同,企业改制前和改制后不同。经过多年库存充裕、轻松平衡之后,大旱之年提醒我们,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条件下,为了夯实供应基础,提高调控效率,要围绕促进粮食增产、推动企业发展、保障消费安全这样三个目标去做产销平衡工作。

  促进粮食增产,就要有好的收购政策和惠农政策。这几年,我省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逐年增加,今年两项直补资金达8.07亿元,全省农村人均补贴41元,亩均补贴21元,户均补贴172元。如果把直补与粮食生产及商品量紧密挂钩,将会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在主产区按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小麦,稳定了市场粮价。我省不在最低收购价的范围之内,国有独资、控股粮食企业通过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收购,引导市场粮价向托市收购价靠拢。

  推动企业发展,就要有好的流通体制和购销机制。对企业来说,一购一销要看赚不赚钱,存粮多少要看合不合算。目前,新的流通体制已经解决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问题。但国有粮食企业的购销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眼下许多企业已经没有或缺少用于经营的粮食了,有的储备粮承储企业轮出的粮食还没有补齐,从农民手里购粮、从产区直接收购粮食的意识却不强。虽然国内市场粮源充足,随时可以购进,问题是渠道不同,时机不同,购进成本是不一样的。托市收购企业为什么积极性那么高?因为托市粮对他们来说是增收的来源。而对我们来说,购买托市企业的粮,成本会增加,利润空间会缩小。去年一些加工企业由于高价购进原粮,削弱市场竞争力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保障消费安全,就要有好的粮源基础和供应渠道。从白银、平凉、定西、天水等市的调研中发现,大灾之年没有人口外出乞讨,人心安宁,农村稳定,粮食购销比较活跃,与过去一遇灾害就有饥民逃荒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受灾群众能够安定过日子,一是农村经济确实发展了,多数农户家里有些存粮,而且通过劳务输出,既挣了钱,又节省了家庭口粮。二是救助措施确实起了作用,如白银市今年上半年低保人口66591人,人均发放低保金418元,五保人数2761人,人均发放五保金428元,农村救助人口87万,人均发放救济款12元。另外,全市农民还有1亿多元的退耕还林等补助收入。三是市场上确实有粮,许多粮食经营者不仅设点,而且走村串户进行销售。会宁县粮食企业积极参与竞标,加工面粉260多万斤供应缺粮群众。

  促进粮食增产、推动企业发展、保障消费安全的粮食工作目标,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达到。从生产、流通两大环节说,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途径有三条:其一,夏粮歉收秋粮补,防止总产量过渡下滑。今年6月中旬以来的几场降雨,缓解了旱情,灾区秋粮补种及时,出苗率高,长势良好。其二,粮食减产经济收入补,使农民有能力买得起口粮。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劳务输出已成为改变贫困缺粮地区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其三,生产缺口流通补,达到供需总量平衡。全省几十亿斤的小麦缺口,前些年通过消化库存和省间调节来解决,今后弥补的办法,将主要是扩大省间贸易。省间贸易不仅仅是补充粮源,由于购进成本高,销售价格自然就高,对引导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省内自给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需要重视的事情

  针对省内粮食因灾减产和国有粮食企业周转库存大幅下降的实际,当前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要自觉服务“三农”,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努力扩大收购,保持适量库存,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经营效益。

  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收购。河西等夏粮收成比较好的地方,粮食企业正在加大收购力度,尽量多掌握粮源。销区和受灾缺粮地区,利用多种渠道到产区直接收购或委托收购。农民种植秋粮和经济作物,主要是用来出售。粮食部门适应灾年农业生产情况,适应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需要,开阔经营思路,扩大购销领域,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小杂粮、马铃薯、啤酒大麦等农产品的流通,帮助农民增效,提高企业效益。搞粮食流通不可忽视与农业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组织、粮食经纪人及临时购销人员的密切联系,在继续坚持预约收购、上门收购、品种串换收购等传统方式的同时,不断完善订单收购、代理收购、联合收购等,简化工作手续,方便农民交粮。主动加强与农发行的沟通协调,及时足额地落实收购资金。对省内具备收购资格的1415户粮食经营企业,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尚未完成企业改制任务的县,由同级政府部门确定一户拟保留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承贷主体,统一贷款,保证粮食收购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扩大与粮食主产省的产销合作。在统一、开放的粮食市场环境里,一个地方的粮食富余或不足是相对的。甘肃总量不足,杂粮和经济作物却有外销潜力。总量不足主要是缺小麦和大米。加强和完善省间产销合作关系,有利于实现粮食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粮食市场共同繁荣。2004年以来,我省先后与青海、黑龙江等省建立了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完成购销合作量15.7亿斤。但从省内市场和粮食企业的发展需要看,购销合作的规模还比较小,合作关系还不够稳定,特别是尚未探索和建立产销联动的应急调控体系。扩大省间贸易对甘肃粮食工作越来越重要。可以“走出去”,销区尤其是受灾严重的地区,应该抓住新粮上市后粮源充足、质量较好、价格较低的时机,积极从国内市场采购小麦、大米及其他所需的粮食。经济状况好的销区市县,应创造条件,逐步在产区建立订单生产或收购基地。也可以招商引资“请进来”,国有独资、控股的粮食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和经营设施,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产区粮食企业在我省建立加工、运输、销售网点,坚持“平歉保证,同等优先”的原则,实现产销双赢。这样发展下去,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过渡,能有效克服目前存在的分散经营、乱打价格战的不规范经营行为。

  建立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特殊群体的供应保障机制。甘肃粮食总量在全国粮食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7%左右,产量多一点或少一点,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不大。但省内人均占有量低、收入水平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没有一定的粮食储备,保障军需民食就会有麻烦。省级储备粮规模保持了稳定,已有12个市州建立了市县级粮食储备,乘着目前的形势,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调控当地市场的能力,把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到实处。特殊群体(主要是高收入缺粮农民、长期贫困缺粮农民、受灾缺粮农民和城市低收人人口)的口粮消费,一般不会有问题。而在局部粮食供应紧张或缺口较大的时候,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高收入缺粮农民,只要市场上有粮,即可饱食无忧。其他缺粮人口,相当一部分既无粮无钱又无自救能力。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粮食部门的救助传统不能丢,方法要改变。要象关注粮食生产和企业经营一样,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区群众生活情况,与民政部门配合,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救助粮的竟标供应。

  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首先从完善信息网络人手,把社会粮食生产、流通及相关的信息库建立起来,加大对粮油市场监测的密度与频率,做到各类粮油信息特别是国家调控政策、供需关系及价格变化的信息,沟通交流及时,利用效果显著。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各类经营户进行一次检查,按照监督审核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对违反规定的经营行为要及时纠正处理,对符合条件需要办证的要及时为他们办理人市资格,为所有粮食收购经营户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从7月1日开始,将专项检查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重点之一是检查经营企业履行最低库存义务情况。目前尚未规定粮食经者最低库存的地方,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履行义务,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作者:甘肃省粮食局副局长成文生)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