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价格战难休 转型阵痛 考验乳品产业链行业分析

2007-08-20 09:12 热度:

受困于供大于求的竞争格局,乳品市场价格战也是无奈之举。目前的牛奶业已经高度集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占50%以上市场份额,一些中小乳企生存空间狭小,只能通过压价抢夺市场份额。而大型乳企为了巩固自己的份额,并侵蚀对方的地盘,也不得不诉求于价格战

  成本攀升:光明乳品调价

  在全国食品涨价星火燎原之际,一直较为沉默的乳业市场近日也响起了“涨”声。 8月13日光明乳业向外界透露,受原料、加工成本上升影响,公司已上调多款光明鲜奶的零售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0%左右;但入户奶和酸奶方面,尚无涨价计划。根据卖场接到的调价通知,950ml的“三岛”盒装鲜奶将涨价1.2元,980ml装的光明鲜奶和1500ml的光明桶装鲜奶涨幅则在1元以内。但一些中小型超市和可的等便利店中,光明产品还没有及时进行调整。针对这次涨价,光明乳业表示:“来自产业链上游的生鲜奶以及辅助材料等价格上涨,造成目前的成本压力加剧。”根据上海市物价部门日前发出了《关于调整本市生鲜牛奶收购价格的通知》,从今年8月1日起将上海市生奶收购价格上调0.1元,由每公斤2.37元调整为2.47元。而就在今年3月1日物价部门就曾将生鲜牛奶收购价格由每公斤2.30元调整为每公斤2.37元后。此次调整已是今年第二次对生鲜牛奶价格进行的调整。

  生奶价格每公斤0.17元的上调,无疑给包括光明乳业在内的许多乳业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成本压力。一家乳业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成本持续上涨,未来不排除通过涨价来缓解压力。实际上,由于全球谷物、饲料等成本上涨,目前全球奶价都在一致飞涨。英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第一牛奶”宣布将在8月调高牛奶价格。在德国各大超市,牛奶价格过去几周内上涨幅度超过10%。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大多数供奶商也已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牛奶价格。

  供过于求:行业不轻言涨价

  但相比国际上乳业的涨声如潮和国内食品价格的快速攀升,国内乳业似乎显得过于“拘束”。据了解,今年市场上价格上涨的主要是进口桶装奶粉,上涨幅度在8%-17%不等;而国内液态奶的价格则波动较小。

  虽然此次行业巨头之一光明乳业展开了涨价动作,但大部分企业却依然按兵不动。除了北京三元乳业此前调高了送奶到户的奶品价,以生产液态奶为主的伊利和蒙牛,昨日均表示目前尚无调价方案。

  但伊利集团也透露,市场行情会影响到具体价格体现,从这一点讲,目前国内市场上包括牛奶、奶粉在内的乳制品价格的波动不是企业主观意识所能左右的。伊利产品价格是否调整,怎样调整也是要考虑市场因素。

  更为尴尬的是,面对涨价,国内乳企不但不敢轻举妄动,各大企业竞相压价的捉对厮杀却依然不断在各大卖场轰轰烈烈上演。市场竞争的混乱,导致整个乳品行业盈利空间缩小,平均利润普遍偏低。

  “中国目前年产3200万吨牛奶,但是实际每年消费能力只有2000万吨,刨除12%的牛奶加工耗损,再减去出生3个月以内小牛犊的奶水喂养需要,就剩下500万吨的产量剩余,加上每年200万吨左右的进口牛奶,每年的奶品富裕700万吨至800万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奶牛培训项目国际咨询组专家史枢卿在近日提出的专题研究中,指出中国乳业供大于求的现状。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家都想涨,但谁都不敢轻易涨。受困于供大于求的竞争格局,价格仗也是无奈之举。目前的牛奶业已经高度集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占50%以上市场份额,一些中小乳企生存空间狭小,只能通过压价抢夺市场份额。而大型乳企为了巩固自己的份额,并侵蚀对方的地盘,也不得不诉求于价格战。最后导致大家都“很受伤”。

  据了解,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乳品企业有717家,然而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0%的企业在艰难维持。而即使是蒙牛、伊利等巨头企业,由于受价格战影响,加上高昂的营销费用,其主要产品液态奶虽然赢了市场,却难掩净利润微薄的尴尬。中国奶协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表示,2006年以特价、捆绑、赠送、低于成本价倾销等方式的价格战,导致奶业总体损失50亿元,而整个行业的盈利才55亿元,损失利益91%。

  效益下滑:大量奶农割肉离场

  然而比乳企承受成本压力更严峻的是来自产业链上游的危机。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鲜奶收购价格长期“基本不动”的双向“夹击”,近来奶农杀牛事件屡见报端。作为价格战最大的牺牲者,不少奶农正在“割肉离场”。

  据了解,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的三个屠宰场每天屠宰的淘汰奶牛都在二三百头,近来情况有所“好转”,每天宰杀的淘汰奶牛减少到七八十头。在近日呼和浩特举行的“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近期奶牛养殖成本明显上升,特别是饲料价格上涨25%至30%。而原料奶收购价格一直不变,奶农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目前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上下游两头阵痛:还需产业政策协调

  面对这种“奶农与加工企业两头不见利”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郭建军用“两低两乱”来形容当前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农民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低,乳品加工行业的利润低;奶源基地市场混乱,乳品消费市场混乱。并且他认为,当前一些奶牛遭到淘汰,是过去几年超常规增长积累问题的自然释放。目前我国奶业进入转型时期,正处于从单纯数量向质量效益,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的过渡。

  为了规范行业混乱情况,上月14家国内外乳品企业签署《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要求禁止促销。魏克佳对此表示:“我们是在遏制恶性竞争,反对低于成本价销售。否则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最终会将成本转嫁给奶农。”

  《宣言》初衷是为了处理好企业与奶农、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使奶牛养殖、乳品企业和市场消费协调发展。但实施以来,却似乎收效甚微,8月7日,陕西乳品工业协会官方网站首页上挂出了一篇《西安市对取消捆绑销售说不》的消息。并且记者在上海一些卖场的乳品柜台上,依然看见醒目的促销字样和捆绑销售情况。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天气炎热,对于保质期相对较短的鲜奶制品,如果不采取促销政策会损失巨大。并且,虽然参与《宣言》的企业声称要“保护奶农利益”,但生奶收购价却并未因此提高,呼和浩特奶农向记者证实:“最近的原料奶收购价一直是1.84元/公斤,没有丝毫提高。”

  针对日益沉重的成本压力,伊利集团表示近年他们通过内部挖潜推行精确管理来控制成本,加大科研力度,推新品、推高端产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正在尽最大努力把经营压力在内部消化。

  内蒙古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处长刘永明则认为,光靠提高收购价格,难以改变目前局面。牛奶收购价格每公斤提四分到一角,对奶农来说是杯水车薪,对企业来说则是多出好几个亿的负担。协调奶农和乳企关系还是要从产业政策上考虑,当前要做的,是帮助奶农着手提高奶牛单产,协调企业做到优质优价。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