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网移动版

主页 > 酒业资讯 > 葡萄酒 >

“出身”和品牌带动进口葡萄酒 向中国市场蜂拥而至

“出身”和品牌带动进口葡萄酒 向中国市场蜂拥而至

葡萄酒的世界,讲究血统。“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称得上王族标签,价格自然也要与其身份匹配。因此,在欧洲价格几十块的酒,能在中国市场上卖到几千块。“出身”和品牌所带来的附加值,相当可观。

 

  2011年,进口瓶装酒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2%上升到17%。进口葡萄酒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挤占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国产葡萄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的盈利能力过去几年持续下降,毛利率已经从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而且还会继续下降。

  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葡萄酒中,法国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 49%,且相对于2010年,增长达到了 74%;澳大利亚居第二,之后是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法国葡萄酒以其在总体销量和品牌力领域的双重优势,稳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头把交椅。葡萄酒的“世界大战”中,波尔多地区的拉菲、拉图、玛歌庄园等“五大名庄”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意大利葡萄酒搭上了意大利餐厅风靡的顺风车,在北京市场上风行一时,一度超越了法国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占据了北京进口葡萄酒龙头宝座的位置。但那之后,意大利葡萄酒生产厂家和市场推广机构都形成了一种观念,他们认为只需追随意大利美食和意大利餐厅的脚步,就可以把他们的酒推向中国市场。

  正在意大利人被动地等待“上帝安排”的时候,法国葡萄酒商们开始迅速向餐厅和礼品渠道渗透,趁着意大利酒商在新渠道开发和拓展上的“反应迟钝”,法国葡萄酒在销售和推广上占尽了便宜,迅速占领了中国人的“餐桌”。

  品牌化是如今进口酒面临的“攻坚战”。在中国市场上,除了拉菲、拉图、CASTEL等几个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外,其他的进口葡萄酒基本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形象识别度很低。未来优势进口酒的发展方向是打造品牌,然后,让品牌回归餐桌。

  进口葡萄酒销售的渠道品牌化仍是广受认同的未来趋势。目前一些品牌已经同时出现在各大红酒网店、连锁酒屋和大型超市,实现了核心终端的广泛布局。连锁店采取“前店后窖”或“上店下窖”的销售模式,在资金、管理、培训、服务、货源等方面统一连锁经营,广泛采用面对面的顾问式服务,集中推广售卖多品牌、多品种、多风格葡萄酒商品。

(责任编辑:admin)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