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流通市场的铿锵交响曲相关行业

2008-09-03 09:50 热度:

舞台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酒类商品产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5年,各酒类均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是中国酒业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发展阶段。
     2007年,中国酒类商品总量接近4800万千升,比30年前增加了16倍,其中啤酒3931万千升,白酒494万千升(规模以上企业,其余约有10%—15%),黄酒230万千升,葡萄酒67万千升,出厂价总额超过2600亿元,进口各种酒约23万千升,进口额超过8亿美元,酒类商品社会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规模宏大、品类齐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酒类大市场。


  




     30年间,白酒、黄酒销售量也曾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有起有落,但总体发展还是平稳上行,近五年更是明显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发展势头良好。


     潜力指数:★★★★★


     评委:刘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低度化。以前,中国白酒酒精含量普遍为60度左右,黄酒为18度左右,1985年出现了第一个39度的白酒。随后白酒降度加速,高度酒一般降到52度,低度酒甚至降到20多度,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喜好,结合白酒的特点,近几年,40多度的白酒开始增多。预计未来白酒将保持50度以上、40多度、30多度三条主要产品线,40多度酒的消费可能会扩大,成为低度化的主流趋势。


     近些年,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黄酒也开始出现10度左右的产品,低度黄酒市场有扩大的趋势。


     多元化。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不同香型、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甚至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产品都有各自的消费群体,浓香型白酒一家独大、受市场专宠的局面已开始转向百花齐放、各取所需。


     黄酒也是一样,前几年,上海“和酒”开发的低色度、淡口味(与传统黄酒比较而言)新型黄酒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引发了一股特色新品的开发热潮,这种变革今后仍将继续,并将给传统的黄酒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产品档次、价格逐步提升。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升高和民众收入的增加,酒类产品的档次和价格也将逐步提升,散装酒和一两块钱一瓶的酒越来越少,消费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升级。


     市场向优势品牌集中。部分企业依靠品牌优势和综合实力,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占据更加重要的市场地位。未来白酒、黄酒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加,这是产业市场化后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过程,但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不会改变。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白酒、黄酒的市场呈稳步向上的趋势,可能会有起伏,但市场尚未饱和,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白酒、黄酒的发展具备着强大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去年,白酒、黄酒的销售额超过全社会酒类商品销售额的一半,利税大幅增长。未来有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总体来看,白酒、黄酒永远是中国酒类市场的主流产品。


     综合评估:民族的才是主流的。


第二幕:激情摇滚


     表演者:啤酒


     演员简介:啤酒是中国生产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酒种。从1900年俄国人在黑龙江建立第一家啤酒厂开始,仅仅108年时间。今年国内啤酒产量就将突破4000万千升,预计将达到4300万千升。我国已连续数年位居世界产量第一,人均年消费量约30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潜力指数:★★★★


     评委:刘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一是形成了少数全国性品牌、部分区域性品牌和地产品牌共存的格局。去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分别产销啤酒697万千升、506万千升、401万千升,合计占全国啤酒产销量的41%,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品牌,他们的竞争有可能改变整个啤酒市场格局。二线区域强势品牌也在积极收购,新建生产网点,扩大市场覆盖区域,增加市场份额。地方性中小企业则努力固守在当地的影响和市场,维持生存。


     二是质量一般、缺乏有特点的优秀产品。由于中国的啤酒工业和市场都还很年轻,仍处于成长过程之中,市场竞争还没有完全脱离低价竞争阶段,广大消费者对于啤酒品质的认知还限于最基础的水平,在消费者选择品种和销售量时,价格因素仍占据过大的比重。基本上还属于低层次、大众化市场,由此造成市场上多数产品风格雷同,而开发的特色产品,很快被模仿者淹没,造成市场畸形。


     造成中国啤酒质量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费层次低,二是消费能力低,三是低水平的市场竞争,造成好啤酒不一定能卖得好。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已不能满足少数消费者对于有特色、高品质啤酒的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近年,中国啤酒行业非常重视质量的提升和特色产品的研发,许多有实力的企业陆续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许多啤酒质量达到了世界一般水平,具备了继续提高的较雄厚和良好的基础。


     预计中国啤酒市场还将继续稳步增长,虽然幅度不会太大,但每年增长的数量会很可观,直至进入成熟期。


     综合评估:激情后亟待突破。


第三幕:优雅爵士


     表演者:洋酒(不包括进口葡萄酒)



     但当时由于管理缺失,关税很高,大部分洋酒通过走私途径进口,难以统计。据业内大致的估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进入中国大陆的洋酒数量超过180万箱,销售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但是这一市场的基础并不稳固,到90年代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洋酒市场马上一落千丈,部分曾经在中国大陆市场做得相当出色的品牌也黯然退出。


     近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及加速,洋酒再次掀起了一个销售上升的高潮。去年,我国进口洋酒(不含葡萄酒)78448千升,金额56641万美元,其中白兰地15316千升,金额35869万美元;威士忌20355千升,金额12964万美元;啤酒21828千升,2741万美元,已经超过90年代中期的最高水平。


     潜力指数:★★★


     评委:刘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语:回首洋酒在中国市场大起大落的过程,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洋酒进入中国,给中国酒类市场带来了现代营销和管理理念,使中国酒行业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同时也带来了买店、进场费等商业贿赂的痼疾,至今危害巨大。现在,中国酒类商品价格构成中除了强势品牌的附加价值外,经营成本是其中最大的一块,并尚未找到任何解决方法。


     当时的洋酒商凭借科学的管理方式、巨额的市场投入、先进的并且结合中国国情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创造了很好的销售业绩,同时,也赢得部分消费者对洋酒口味、风格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是在广东省形成了洋酒消费根据地,还是卓有成效的。


     目前,中国大陆洋酒市场区域性很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东洋酒消费超过全国的一半。其余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以外的其他地区,洋酒消费场所集中,大多通过夜店、酒吧销售,零售较少,主要在节日,以礼品装和高端产品为主,餐饮渠道基本没有。


     此轮洋酒进入国内市场,增长基础比较扎实,市场比较理性,经过前几年快速恢复性增长以后,应该能保持比较持续平稳的增长。


     综合评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要看如何念。


第四幕:流行音乐


     表演者:葡萄酒


     演员简介: 中国于1892就建立了第一家现代葡萄酒生产企业,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第一批生产国际通行的全汁发酵干型、半干型葡萄酒企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葡萄酒企业还在向消费者解释,葡萄酒味酸是正常的,不是变质造成的;90年代前期,干白葡萄酒的市场才初步形成批量,年销售达到万千升左右;最近几年,大量半汁混合酒才从葡萄酒市场上消失。


     潜力指数:★★★★


     评委:刘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消费者对葡萄酒基本知识了解甚少,更不懂葡萄酒的文化。盲目消费、跟风消费现象突出,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销售中,红酒占了80%—90%。 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消费者在购酒时,只靠价格或者产地来选择,消费盲目现象严重。


     消费增长快。去年,国产葡萄酒的产量达到了67万千升,工业出厂值达到了14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37%和22%,进口葡萄酒达到14.73万千升,其中散装酒10.5万千升,增长11%;瓶装酒4.23万千升,增长111.5%。进口额达到24463万美元,其中散装酒为6050万美元,增长15%;瓶装酒18413万美元,增长138%。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


     国产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品质较低。国产葡萄酒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市场上大约占有90%的份额。张裕、长城、王朝等强势品牌更是在全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其为首的7家大中型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国产酒的47%。市场消费以价格适中的国产中低档产品为主,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


     由于国产通行型葡萄酒生产历史很短,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比较缺乏,因此国产酒普遍品质一般,缺少特色。近年,随着进口酒的进入,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对产品质量更加重视,加上生产者对葡萄酒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中国葡萄酒生产工、农分割的情况逐渐开始改变,将车间前移至葡萄园,视生产优质葡萄为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酿酒师对葡萄酒的品质特征、风格特点了解得越来越深入,随着这些积累的不断增加,中国生产的具有较高品质和风格特点产品会逐渐增多。


     进口葡萄酒经营难度大。首先是中国市场经营成本很高,由大品牌洋酒公司带来的高成本经营,养成了零售终端无法改变的恶习,进口葡萄酒多是小品牌,单品牌产品数量较小,无法承受诸如进场费、促销费、占用货款等高额通路费用,很难扩大销售,获得经营利润。


     其次,由于中国市场不够规范,缺乏健全的流通秩序和信用机制,多数经销商会要求上游企业支付通路和宣传等各项费用,不愿承担过多风险,这种方式多数国外小品牌是很难接受的。


     再次,消费者市场培育难度大,目前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一知半解,对外国酒的了解更少。目前,消费者只能靠品牌来识别,要达到以品质来鉴别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进口酒很难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销售难度加大。比较而言,国外的大公司大品牌机会会更多一些。


     从好的方面来看,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在逐渐提高,进口葡萄酒的经营者也在成长,不断探索更好的营销方式,诸如专卖店、酒窖、沙龙、俱乐部等,新的销售方式在广东和一些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最近香港取消了葡萄酒税,把世界酒库设在了大陆门口,使进口酒进入国内市场更加便利,可随时根据需求到达市场,同时也能使成本有所降低。


     综合评估: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流行的事物。

 

落幕结束语


  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期,虽然存在问题,并有一定的调整和波折,但较长时期总体持续发展的趋势不会变。


     由于中国酒类消费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关系,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景,无疑会给酒类市场带来广阔的空间。目前,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人口的收入更低,消费能力还很弱,人均酒类消费量少。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酒类商品的消费数量和档次都将不断提升,中国将是全世界酒类消费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一个市场。尤其是中国葡萄酒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对国产酒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国产酒必须尽快做强做大。

     评语: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消费仍是跟着流行走,盲目消费、行业发展时间过短, 使得整个葡萄酒市场成为最幼稚、最不成熟的酒水市场,国内葡萄酒市场具备了四方面特点:
     演员简介:洋酒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当时,中国处于经济启动的高速发展期,人们刚开始接受大量的新鲜事物,消费极不成熟,洋酒满足了消费者“尝鲜” 和“ 排场”的需要。同时,洋酒公司带来了中国市场上“前所未闻”的营销方式和手段,使洋酒(主要是法国干邑和少部分威士忌)几乎在一夜之间风靡了中国大地。
     评语:目前,我国已属于啤酒大国,但尚未进入啤酒强国行列,国内啤酒市场具有两方面典型特点:
     评语:目前,中国市场的白酒与黄酒产品正逐步向四个方向发展:
     演员简介:白酒和黄酒是完全本土化的产品。30年前,中国市场是白酒、黄酒一统天下,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带来消费结构的剧烈转变,白酒、黄酒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今年,其产量已由过去占酒类生产总量的80%左右,下降至1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它酒种,特别是啤酒产销量的增加所致。
     表演者:白酒、黄酒
第一幕:主流民歌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