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金融强省 06-26粮食

2012-06-26 10:40 热度:

全面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金融强省 06-2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广东金融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建设种类齐全、功能丰富、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实现广东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广东金融发展历程,风雨兼程,大胆探索,在不同时代阶段展现出鲜明的金融工作主题。

改革伊始,广东金融依靠“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率先开展市场化改革,进行了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家证券公司等历史性创新,金融总量规模迅速跃居全国首位,奠定了金融大省的重要地位。

20世纪九十年代末,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爆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广东以巨大勇气,迎难而上,关停180多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构筑了抵御金融风险冲击的坚固闸门,成功化解风险。之后广东各级党委、政府用10年时间全面化解历史遗留金融风险问题,奠定了广东金融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7年,在全面总结金融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重要战略,在全国率先将金融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发展,将金融产业作为建设金融强省的重要“抓手”。2008年,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提出将金融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新目标,提出了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新思路,在《珠三角规划纲要》中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国家赋予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历史使命。至此,广东金融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5年来,经过全省金融界共同努力,广东金融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显著,金融生态环境全面优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不断深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显著增强,不仅为我省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金融产业发展,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发挥金融支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作用,结合我省金融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我省未来五年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广东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推进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步伐。

随着今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广东金融再次站到了重大转折的历史节点上,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新时期中心工作部署,乘着全面建设金融强省的东风,不断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争当“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排头兵。

壬辰岁盛夏,为展现广东金融改革开放三十四年卓越成就,营造良好金融发展氛围,加大金融服务实体产业和社会民生力度,首届中国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今日在广州举行。届时,将会有近300家境内外金融及相关行业机构参展,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盛会即将上演。同日,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也将召开,广东省金融界精英将汇聚一堂,为践行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出谋划策,描绘宏伟蓝图。

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指引下,在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时期,必将奏响金融跨越发展的华美乐章!

数说广东金融新风貌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紧抓历史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战略,出台有力措施,广东的金融产业转入了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1年底,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23亿元;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3.08万亿元,占全国的1/9,继续超过香港。金融产业实现税后净利润1810亿元,上缴税收达1000亿元。

目前,广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产业体系,全省拥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56家,证券公司22家,基金管理公司20家,期货公司24家,保险总部机构17家,小额贷款公司24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394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

见证

贯彻落实《纲要》广东金融业实现“四年大发展”

四年来,广东金融人大胆探索,抓住国家编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契机,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以粤港澳金融合作为核心的广东金融对外开放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格局。

四年来,广东金融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广东努力建立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绿色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建设金融强省的道路。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全力支持加快转型升级

2007年以来,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广东充分发挥金融资源优势,沉着应对金融危机。通过与各大银行签署了授信额度为3.03万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当年企业融资规模达到1.2万亿元。2007年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承担出口风险保障700亿美元,累计补偿金额6000万美元,为广东出口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了经济平稳增长。

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转型升级方面,广东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优化支持创新投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搭建金融与科技、产业对接平台。截至2011年底,我省现代服务业贷款余额558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1488亿元;全省设立创业投资及相关咨询机构22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4000多家,管理资金超过1万亿元。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持续领先,64家“两高六新”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省内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入“新三板”扩大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几年,广东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省积极构建包括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内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11年末,我省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2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61%。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给力建设幸福广东

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广东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探索、推广“湛江模式”、“番禺模式”和“郁南模式”等一系列民生金融新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建设,支持建设幸福广东。

作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医改的典型样本,“湛江模式”通过整合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大制度,建立不分城镇和农村户籍,统一缴费标准、参保补助和待遇水平的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实现了医保的全民覆盖。

番禺模式重在探索区办区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主导、卫生部门监管、保险公司承办,通过“征、管、用”分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招标委托中国人寿承办补偿等具体业务,成功实现政府服务与保险网络的结合,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形成新的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化服务体系。

郁南模式则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典范。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有72个县区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已建立信用档案达152万户,已评定信用农户数27万户,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累计发放贷款达142亿元。

除此之外,广东还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变财政扶持手段为更灵活、更有持续性的金融扶持手段,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和红色创业贷款试点均在顺利开展。目前,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梅州、肇庆、清远等市农联社积极开发农村党员、青年和农家女等创业贷款,取得良好效果。

消灭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通过增设网点、ATM机下乡等方式,解决了我省20多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问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为我省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全省建立各级财政提供保费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农业保险模式,品种包括能繁母猪、水稻、农房、渔业等,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农户累计参保率超过95%,在应对2010年的“5.7暴雨”、“灿都”和“凡亚比”等一系列台风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建设特色地方金融体系

2008年以来,我省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布局更为科学,逐渐形成城市金融产业体系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新格局,已成为我省全面建设金融强省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抓手与重要平台。

地方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广发银行和广州、珠海、东莞、湛江、汕头5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改革重组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新焕发活力。

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制度改革,我省目前已组建13家农村商业银行,另有13家农信社获得省政府批准改制。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2353亿元,存款余额10036亿元,贷款余额627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降至4.6%,2011年全年实现经营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49.28%。此外,新型金融机构组建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底,我省共组建了24家村镇银行、195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8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成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生力军。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众诚汽车保险公司、美的集团财务公司、珠江人寿一批等新型金融机构也成功组建。省属金融控股公司、科技发展银行、友邦粤财养老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跨境金融合作开放全面深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广东省先后与港澳分别成立合作专责小组长效工作机制,并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确定了金融合作内容。目前,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陆续成为国家金融对外合作开放的重要试验区,粤港澳金融合作在CEPA机制下全面深入推进。

截至2011年底,港资银行已在广东设立111家营业性机构,总资产达2549亿元。同时,证券业、保险业也在积极利用粤港澳市场优势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外资“引进来”。随着2009年7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率先在全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累计8705亿元,占全国的1/3。当前我省正积极争取开展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和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稳定

2008年以来,我省深刻总结和反思地方金融工作教训,以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解决历史遗留的金融问题,做到防范风险与促进科学发展并重。

一方面,完成150家城市信用社和26家信托公司的退市工作,通过改革重组全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卸下不良资产包袱,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省金融稳定与安全水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央驻粤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创新多项金融监管、应急预案工作新机制,不断完善地区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加强金融债权司法保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广东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营造了国内最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大转变

四大布局

五大机制

聚焦

当前,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广东加快思想转变,创新金融工作机制,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推动地方金融工作迈上新台阶。

新思想提出了全省金融工作指导思想的“三大转变”。从片面求大求多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发展规模、速度向追求规模、速度与效率相协调的转变;从惧怕风险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防范风险向防范风险与注重科学发展并重的转变;从把金融仅仅作为投融资工具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融资行为向发展金融产业的实质性转变。

新布局系统性地对金融产业做出了四大科学布局。创新性提出建设城市金融产业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的金融发展布局;提出了银行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市场发展布局。建设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展金融前后台配套发展的产业布局;提出了建设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粤港澳金融产业共同发展布局。

新机制创新广东金融工作五大新机制。成立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创新跨部门协调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新机制;设立专项激励资金,创新建设金融强省激励新机制;成立粤港、粤澳金融合作专责小组,创新粤港澳金融合作新机制,实现粤港澳金融合作由两地业界自发推动向政府主导推进的转变;制订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地方新型金融机构“阳光准入、民主审核”联合工作制度,创新依法廉洁行政工作新机制。

专题撰文:

贾肖明李腾飞陈艳郭家轩

编辑统筹:杨和平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