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种菜砍柴31年照顾904名贫困孩子[2012-03-06]粮食

2012-03-06 10:10 热度:

男子种菜砍柴31年照顾904名贫困孩子[2012-03-06]

昨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

而在“老人倒在地上,扶还是不扶”,“孩童被碾压于车轮下,救还是不救”等本应果断回答的问题变成社会集体纠结时,倡导学雷锋,似乎别有一番意味。今年,政府方面的倡导力度大大强于往年。2月29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揭示了官方再次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目的希望通过雷锋精神对抗经济发展带来的道德滑坡。

雷锋已逝,精神永存。当今社会,其实仍有许多如雷锋般品德高尚、乐于行善的普通人。他们不求回报,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以此为乐。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了多名南粤乡村的“活雷锋”,报道他们的事迹,不为树立典型,只希望他们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能给读者启发。

在广东省英德市下石太镇建设路42号,一幢三层小楼房,里面住着56名孩子。那是“猪肉佬”邓卫星开设的“学生之家”。从1981年至今,邓卫星共“收留”了904名贫困孩子、孤儿或留守儿童,免费提供住宿,并辅导他们学习。而31年来,邓卫星也饱受闲言蜚语,不少人认为他“很傻很天真”,而认为他靠此发了达的也大有人在。

31年如一日

3月1日凌晨3点,邓卫星像往常一样起床,一番洗漱后,来到离家几百米处的屠宰场,与弟弟一起杀猪。

4点,妻子熊廷贺也起床了。此时,邓卫星拿着几斤猪肉回来。“今天给孩子做猪肉粥吧。”邓卫星对老伴说。31年来,每天早上,夫妇俩都会给孩子们准备好早餐,不是猪肉粥,就是面条。

6点30分,早餐做好了。熊廷贺把孩子们唤醒,一楼住的是男生,三楼住的是女生。现在住在“学生之家”的56个孩子中,最小的不足7岁,还需要熊廷贺每天帮她穿衣穿鞋。

早上8点多,邓卫星的猪肉就卖完了。镇上的居民大多知道邓卫星的善举,一般会主动“帮衬”他。他的猪肉一般早上10点就可卖完,其他“猪肉佬”往往要卖到中午。

10点,邓卫星开始给孩子们准备午饭,一肉一菜一汤。有了省关工委资助建设的沼气池,他如今做饭很轻松,此前,他每天必须上山砍约100斤的干柴用于做饭、烧水。

11点后,孩子们陆续回来,在等待午餐时,他们在后院踢起了球。在一旁做饭的邓卫星,边抽烟边看着蹦跳的孩子,满满的笑容。

午饭后,邓卫星将孩子们“赶”进房间,他要求每个孩子必须午休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

下午,邓卫星和妻子去种菜,然后回家做晚餐。晚饭后,56个孩子轮流洗澡。7点,邓卫星与孩子们一起,把摆放在厅堂一侧的课桌搬出来,然后开始温习功夫。此时,厅堂俨然课堂,邓卫星就像老师一样巡视、指导。9点,孩子们上床休息,邓再仔细检查每间房,帮孩子们盖好被子。

31年来,邓卫星的每天都如这般度过。

卖猪肉养孩子

1977年,初中毕业的邓卫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英德中学。可是,刚开学一周,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作为长兄的他唯有忍痛退学,当起了“猪肉佬”,靠屠宰为生。这一年,邓卫星18岁。

邓卫星常下乡收猪。1981年的某一天,他来到上石太村,无意中得知16岁的熊小梅已失学两年。邓卫星说,熊小梅很想读书,但她每天要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实在坚持不下去,加上家里还有6个兄妹,日子过得很艰难,“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邓卫星想了想,就问熊小梅是否愿意住到他家,就近上学,带点大米就好。

邓卫星的“收留”成为熊小梅的人生转折点。熊小梅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1996年,她回到下石太镇办起了养猪场,年收入近2万元。她坦言,如果没有邓卫星的“收留”,她现在肯定连猪也不懂得养,“养猪的知识都是靠自己看书学回来的。”

邓卫星说,他不想孩子们因为失学而像他那样抱憾终身,当时他卖猪肉日收入有好几十元,“养几个小孩子问题不大。”当年,包括熊小梅在内的6名女孩子住进了邓家。此时,邓卫星的女朋友熊廷贺还没有过门,有村民戏称邓未婚已是6个孩子的“爸爸”了。1982年,邓卫星和熊廷贺结婚,熊廷贺担起了“妈妈”一职,直到现在。

儿子贷款上学

作为英德最贫困、最偏远的镇之一,下石太镇“八山一水一分田”,108条自然村散落在起伏的山地中。和很多贫困地区一样,下石太镇贫困家庭多,留守儿童多。1982年,邓卫星一下子“收留”了27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邓卫星下乡收猪时发现的孤儿、单亲孩子、留守儿童。

可是,孩子越多,开销越大,逐渐超出了邓卫星的能力范围。1988年,邓卫星作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向每名孩子每学期收取175元的伙食费。随着物价上涨,2007年起,伙食费涨至325元。但这些钱实质上是无法完全维持孩子们的开销的,邓卫星基本上要再贴上一半。如今,56名孩子,他们每天的伙食费约350元,而邓卫星的日收入只有百来元。他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猪肉、鸡鸭、米饭都是自家“出产”,柴是上山砍的,水是从山上引来的。“最贵是电。还有就是孩子病了去医院打针、开药,每年都差不多要垫出两三千块。”

而离邓家不远的下石太镇中心小学和下石太中学,除了要收住宿费外,每周的伙食费大概需要60元。而在“学生之家”的孩子,部分连每天2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邓卫星从来没有催过款。据称,数年来,孩子们欠邓卫星的伙食费就高达8万元。

部分人认为,邓卫星是借“学生之家”赚钱,也学着“收留”孩子,收费跟邓卫星一样,但坚持一周就办不下去了,还亏了2000元。

31年来,邓卫星共“收留”过904名孩子。邓承武读小学时就在邓卫星家寄住,他成家立业后,又把自己的儿子送来邓卫星家。像这种情况的,有21人。

因为这些孩子,邓家基本没什么积蓄,五六年前,邓卫星的大儿子考上大学,邓卫星只能向银行贷了3万元,至今没有能力归还。儿子不想父母太辛苦,欲弃学外出打工,被邓卫星拦住了,“这个社会不读书怎么行?!不要像爸爸那样遗憾终生。”

虽然生活清贫,但邓卫星很满足。孩子们及他们的家人对他感恩戴德,而他对孩子们也心存感激。“我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这一切,包括房子,都是这些孩子带给我的。”

社会捐建学生之家

镇里的学校一度搬迁。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邓卫星也跟着学校搬。1992年,邓卫星花了1000多元在镇上买了一块地,建起了一层楼,8房2厅。“人家知道我收留孩子,地块是半卖半送的。”3月2日,邓卫星回忆说。8房2厅,最多的时候挤住着50多名孩子和邓家几口人。邓卫星买不起床,只好用木板铺在地上。

直至2009年,清远市嘉博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齐福发现邓卫星的善行,并看到孩子们挤住在一起,就出7.2万元买下邓家的两块黄蜡石,让邓卫星建多一层楼。“其实,那两块石头根本值不了几个钱。”邓卫星说。以前,邓家一直被村民称为“儿童避难所”。黄齐福给这间“儿童避难所”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之家”。

黄齐福把邓卫星的事情向清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汇报,并请当地的记者报道,随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010年的最后一天,广东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探望邓卫星和孩子们,并当场表态为“学生之家”建沼气池,给孩子们建个小运动场。2011年11月16日,英德市委书记徐建文也来到“学生之家”,并当场拍板,由政府出资,将房子加建一层,同时将孩子们的木架床改为钢制床。3月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学生之家”看到,三楼已经投入使用,30多名女生全部安排住在三楼。

当地中学不认可

人红是非多。

下石太中学认为“学生之家”非法运作,直接向镇政府及英德市教育局提出关闭的请求。“可能他们觉得‘学生之家的存在,对学校和教育部门来说是一种耻辱。”邓卫星说。为了让“学生之家”“合法”,今年起,所有想到“学生之家”的孩子都必须到政府部门开具贫困证明。

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则让旁人红了眼。为了不让人说自己从“学生之家”捞好处,邓卫星尽量把捐款花在看得见的地方:买一台电视、一台冰箱,在楼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滤水器,装了防盗窗……除了防盗窗,每一件买来的东西上,邓卫星都细心地贴上红字,写着“×××捐赠”。省关工委共资助了6万元建沼气池,实际只用了4万多元,他亲自把剩下的1万多元送回了英德市关工委。

“钱都是给孩子们的,我不会沾他们一分钱。”邓卫星坦言,媒体报道后,确实收到数千元的赞助费,但全部都用在孩子身上了。今年过年前,剩下5000元,邓卫星给每个学生都发了100元利是,让他们回家过年。

刚当上清远市人大代表的邓卫星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关爱“学生之家”的孩子。“每年‘学生之家都有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但有的人却因为没钱无法继续读。”说到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一脸无奈。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