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百块互相督促早起 这届新中产们到底都在想些什么?营销分析

2017-01-24 16:36 热度:

    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8090消费群体’‘城市新中产阶级’等,到底想要什么?”

    是啊,他们付费参加早起打卡社群,为一个“逃离北上广”这种活动疯狂;本来听听流行音乐就能满足的他们,却在周末去参加古典音乐培训;越来越对大logo和高端奢华的广告诉求无感,转而去追求一个设计师网红的个人作品;还愿意付费去掉视频开头的广告,只因为不愿多等1分钟——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到底跟上一代消费有什么不同?


    一句话提出我的假设:

    如果说上一代消费者内心的追求是担心无法完成人生的任务,那么这一代年轻消费者追求的就是担心错过美好的人生。

    因为“担心无法完成人生的任务”,所以上一代人拼命攒钱,无论给自己买什么都要找一个理由(比如偶尔坐一辆更好的车,会安慰自己说是为了见客户)。

    而这一代年轻消费者则更多把人生当成一个过程,所以买一辆更好的车时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一下。”

    所以,要获得这届新中产阶级的喜爱支持,最关键的就是: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人生,提供新的答案。

    太拖延,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带领”

    一本正版书也只要30块,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愿意多花费几百块加入这种社群:

    “每天坚持早起打卡社群”

    “坚持健身线上俱乐部”

    “4周系统化训练一个职业技能”

    “3周,一起减肥5斤”

    “36天只吃蔬菜”

    “找一个晚上,约上你最好的朋友”……

    这些服务或产品,到底为“年轻人担心错过美好人生”提供了什么价值,从而让人愿意付费呢?

    实际上很简单,抛开“积极上进”“自我提升”“缓解焦虑”等表面回答,我想所有了解过时间管理的人,都见过这张图:

    按照重要、紧急划分我们人生的4种任务,大部分人的生活是:

    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紧急的事情(准备晚上会议)

    疲于应付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回复微信)

    闲时沉迷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刷微博)

    但是最能提高长期幸福感的、让你不错过美好人生的重要不紧急事项(比如系统化学习点知识),却从来不曾开始。

    而这些“带领你去做”服务提供的价值,就是给你一个足够的理由和契机,让你开始去做并坚持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比如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的Jack,一直想要抽时间读书充电(重要不紧急),但一直拖着。

    对一个小城市里沉迷于打麻将的大爷来说,这没什么,但对这些有点知识,有点理想追求,想让人生过得比别人更有意义的城市新中产Jack来说,却制造了大量的焦虑感——

    “都已经30岁了,25岁时制定的读书计划还没开始。”

    “又是一年过去了,今天的自我提升又泡汤了。”

    “同办公室小张每天既健身又学习,越来越自信积极,而我却……”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他日常就喜欢的KOL“沧浪之水”,发起一个“一周领读,现在开始”的活动,给了Jack一个重要的契机,终于让他开始了计划已久的行动,并且在社群内通过打卡、监督、反馈等,让Jack每天坚持。

    所以,如果你想进入市场为所谓的城市新中产提供产品和服务,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些人,存在什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一直没做,一直等待一个契机开始?”

    然后就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克服他们的拖延。


    1.制造时间压力,提供开始的契机

    为什么要有“新年大扫除”的传统?

    很多人一年都不擦玻璃或洗窗帘。这属于重要但随时都可以开始的事情,但随时可以开始,往往意味着随时都不会开始。所以出现了“新年必须大扫除”的习俗,给大家一个“今天开始做和其他天开始不同”的契机。

    再比如更换老家电、更换智能门锁等,其实消费者早就有了动机,但毕竟支出比较大,而且随时都能开始,所以一直不开始。

    后来我们发明了双十一,给大家时间压力(过了这次等明年),才给了消费者一个“今天买和其他时候买不同”的契机。

    2.提供短期反馈

    比如你想养成早起习惯,这很重要(比如为了将来的梦想),但一到了早上迷迷糊糊的时候,你就会安慰自己:“梦想也不差这1小时懒床”。于是根本不会早起。

    这个时候真正有效的,反而是短期反馈——比如你参加了早起社群,如果早上不去打卡,100块可就要被惩罚了,还要被群里人奚落,你就挣扎着起床了。

    比起远大的梦想,显然还是面子以及金钱的丢失更加容易刺激短期行动。

    这就是我之前为什么那么反感各种貌似有创意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创意广告(比如把肺部吸成了蜂窝煤的样子),因为几乎完全无效:肺癌是一种长期反馈,很难指导短期的行为。

    缺乏决心,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号召

    新中产阶级们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他们想做的事情不得不克服一定的“不好意思”、放下一定的“社会形象”,比如对父母真正说一句感谢,比如跟一直想表白的人表白,比如屏蔽掉一个早就厌烦的好友或者主动跟老板说涨薪。

    这就提供了另外一种机会:号召类服务。

    比如汉堡王就发起了这样的活动:删除一个好友,就免费送汉堡。

    除此之外,大量的营销活动、产品、KOL网红等,都在利用这种需求:

    给爸妈打电话——发起活动,给爸妈打个电话感恩。

    邀请你的合伙人一起去看罗辑思维跨年演讲。

    彩虹跑——让一群人撕下伪装,互相撒彩色涂料弄脏衣服跑步。

    大胆在朋友圈秀出你的A4腰……


    甚至你是送快递的小哥,为了提升订单,都能发起这样的活动:给你最喜欢的人,突然快递一件礼物。

    这招几乎屡试不爽,可为什么这些本来你就想做的事情,非得等到一个人号召才去做呢?

    因为这样的“号召”服务,通过两种方式,减少了你做这件事的心理阻碍(比如不好意思)。

    1、转移动机

    这些活动,为你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借口,来掩盖你的动机。

    “我晒我的美腰,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参加A4腰活动。”

    之前有实验发现,同样的智力测试,如果作弊者可以让第三方得利(比如让自己同学获得奖金),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作弊——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心安理得,“我作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2、群体匿名性

    比如要是只有你一个人,你是死也不会好意思穿着肮脏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在大街上奔跑。如果是有一群人一起做彩虹跑,你就会觉得好意思了——只不过在模仿别人的行为而已。

    当我们感觉到很多人在跟我们一起做,我们就更加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合理的,更加容易在内心说服自己——这就是群体匿名性的强大威力。

    这也是为什么,团伙犯罪往往比个人犯罪要严重,为什么大规模群体事件往往以冲动和悲剧收场——大家在群体中隐去了独立的自我,遮盖了本来的理智判断,减少了“不好意思”带来的阻碍。

    缺乏能力,而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可达性

    几乎在任何社会,年轻中产阶级崛起后消费的重要标志,就是原来由少数人享有的东西,通过大众化的改良,开始被多数人享有。

    比如在当年的美国,本来高尔夫是少数人的运动,大部分人往往只是羡慕和观赏,而不是消费。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尔夫这项运动非常难学,初学者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球杆根本打不到球。

    于是本来的一家小公司,卡罗维高尔夫公司发现了这一现状,开始制造“大头高尔夫球杆”,让初学者也可以轻易击打到球,结果一推向市场就获得成功。

    而这就是向羡慕贵族的中产阶级们提供了“可达性”——让本来难以获得的体验和产品,变得更加容易获得。

    再回到我们当下的中国年轻新中产们,他们随着阶级的跃升,也有了这种冲动:去体验那些过去少数人、某些人才能体验的东西。

    比如:古典音乐,绘画艺术,红酒品鉴,专业化健身等。

    但这些东西初次接受都有一定的门槛,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提高可达性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之前火爆的书籍《小顾聊绘画》,让人低难度理解西方艺术,下次去展览馆立马就可以侃侃而谈。

    比如红酒品鉴科普的“醉额娘”,让人低难度懂得品鉴红酒。

    甚至几年前出现的美图秀秀(让人不用学习就会P照片),把照片瞬间变成油画的Prisma等等,本质上都是提高了“可达性”(Accessibility),让本来少数人、比较费劲才能做的事情,变成大众可以做的。

    之所以这样的机会在中产阶级崛起的时候特别明显,是因为这个阶级崛起后,就会想要通过生活方式的模仿,进入下一个阶级。

    比如当年的LV崛起,就是因为二战后大量的中产阶级出现,想要模仿欧洲贵族的生活,而LV本身就是给欧洲贵族订制皮箱的——“我们无法成为贵族,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模仿,找到那种感觉。”

    所以,中国的新中产们一定有想做的事情(担心错过美好人生),也有想模仿的生活方式,因为能力、成本等原因无法做到(就像当年的美国高尔夫),如果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或产品,就更有可能成功。

    注意力被浪费,难以做想做的事情——节约注意力

    上一代人的消费,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般是为了达成某种任务而消费(所以即使打麻将,也说是为了社交,而不说是为了自己开心。)

    这就意味着:单纯帮助他们省去麻烦或节约注意力的产品,非常难以推广。

    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会为了省去视频开头的1分钟广告而买会员,而上一代消费者即使有钱买几百万元的房子,也会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浪费——等一等又不损失什么。

    再比如瓶装水在中国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不得不主打的概念就是:这是真正的矿泉水,含有微量元素,让你的身体获得××营养,更加健康,从而利用“追求健康身体”的动机。

    而如果没有这个动机,仅仅因为“瓶装水更方便,省去自己烧水装水的麻烦”,你可以想一下必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现在则不同,因为新一代消费群体本质上的追求是“担心错过美好人生”,他们对过程体验和注意力的节约就更加看重。

    所以今年今麦郎都推出了“白开水”的瓶装水,暗含的诉求就是——别的都一样,就是帮你省去了自己烧水装水的麻烦。这在过去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这种趋势的出现,导致能够帮人节约注意力的产品和服务,会越来越有市场。

    比如过去淘宝上很多9块9包邮的产品,散落在各个店里面,而楚楚街率先把这些产品聚合在一起,形成了App。

    比如本来大牌特卖也是散落在各个地方(某网站、某线下店),筛选和查找成本极高,而唯品会也把它们都聚合起来放到一个App里。

    还有大量的导购类、评测类网站,本质上都是在帮人节约注意力。

    这也会导致,很多行业本来依靠“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免费模式,会逐渐减少。

    比如网络游戏行业,本来依靠免费模式吸引大量玩家(当年陈天桥发明的)加入,然后靠内购获利(少数人民币玩家购买道具)。这时候大部分免费玩家为了能够玩到免费的游戏,不得不忍受游戏中的不公平,被人民币玩家虐。

    到了后来,人们愿意了这段时间的注意力直接付费,所以后来有了守望先锋的模式,每个人付199元买游戏,然后游戏内相对公平——让这部分人花钱买来了公平。

    总之,对这些新一代消费者来说,金钱不再是最大的成本,他们更加愿意为注意力和时间付费。

    【小结】

    与上一代消费者更多把消费看成“任务的完成”不同,这一代消费者则更多把消费选择,当成美好人生的答案,去寻找想做但没有去做的事情。

    这一方面源于家族式社会的瓦解(在家族式社会中,一家有多个人,你消费不得不考虑对所有人的合理性,而不是单纯看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在个体社会中,消费更多关注主观感觉和体验),另一方面源于这一代人从小没有受到过物资稀缺的磨难(如果从小经历过物资稀缺,则购买行为一定会表现出计算的影子,而这会影响到主观感受购买)。

    所以,当你面对这一代消费者,可以不断寻找他们有哪些想做而没做的事情,从而在这些方面帮他们做到想做的:

    1.太拖延,不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提供“带领”;

    2.缺乏决心(比如形象问题),不去做想做的事情——提供“号召”;

    3.缺乏某种能力(包括金钱成本),而无法获得少数人获取的东西——提供“可达性”;

    4.注意力被浪费,感觉耽误了体验——提供“节约注意力”的服务。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酒的知识和招商信息,欢迎进入糖酒网继续阅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改。文章内容不代表网站立场。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相关文章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