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糖产业现在的发展状况糖类

2011-03-08 11:26 热度:

 一、我国食糖产业现状、主要特点及认识

  生产向优势产区转移,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食糖生产周期性波动,价格大起大落;消费刚性增长,增速超过产量;糖料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

  食糖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进口规模呈逐渐扩大态势;我国食糖仍有增产潜力;糖料种子老化,病虫害严重;国际巨资参与我国糖业内部整合,外资化风险初现。

  二、我国现有调控政策及效果评价

    (一)贸易政策。根据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我国对食糖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制度。

  既通过进口填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又较为成功地规避了国际食糖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二)国家储备政策。我国食糖储备制度建立于1991年,收储主要以进口古巴原糖全部入库以及向国内生产经销企业收储成品糖的方式进行。

  这对稳定食糖市场和农民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库存规模偏小对糖价的平抑作用有限。

  (三)糖料收购政策。部分食糖主产区制定了糖料收购的政府指导价和糖料收购与糖价联动二次结算政策。

  二次结算和订单合同机制在广西的实践相当成功,使制糖企业和蔗农共同分享到了食糖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广西糖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此机制在其他糖料主产区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三、食糖产业调控政策建议

  完善国家食糖储备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放在食糖收储及储备糖投放的时机与节奏上,建立更加积极、灵敏的调控决策体系。应将国储糖规模扩大到国内3个月的消费量。应进一步对国储仓点进行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配额管理制度。守住15%进口关税的最底限,防止国际廉价食糖冲击国内市场。在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对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

  大力推广和完善“广西模式”。应借鉴巴西的经验,对糖料收购推行测糖分定价格的办法,在保证单产提高的同时,鼓励农民种植含糖分高的优良品种。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工农利益分配机制。

  加大对糖料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糖料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继续加大优势区域糖料基地的建设范围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甜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R

热文推荐

R

热点排行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