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试水B2B图谋更大的奶酪?行业分析

2016-02-24 14:57 热度:

    1月16日,京东高调宣布成立“新通路事业部”,利用京东的电商平台和物流运力,革了渠道商们的命,直接向数以万计的零售门店供货。风刚起,2016年注定硝烟弥漫。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三个概念:经销商、渠道商、零售商。由于约定俗成的说法,很多人极易将这三个概念相互替换着使用,而认为差别不大。在这组稿件里,这三个概念会有严格定义,从而形成问题的边界。经销商是指所有依靠贸易,贱买贵卖形成盈利的商户;渠道商只包括那些负责通路的经销商,不与消费者直接接触;零售商则仅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户。

    京东试水B2B图谋更大的奶酪?

    有人说,京东给零售商供货,是典型的B2B模式,我觉得这句话说对了一半。虽然传统的B2B定义,笼统地涵盖了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贸易的行为,但从渠道效率的角度上来说,B2B更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指生产厂家与零售商的对接。京东现在要干的事,是做一个更大的渠道商。自己横亘在厂家和零售商之间,负责订单管理和配送服务,这是严格意义上的B2B吗?京东的人估计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京东的“新通路事业部”,这活儿有技术含量吗?当然有!京东通过网络集成订单,将服务成本最小化;京东有数据后台,可以响应终端门店的进货趋势,逻辑上就能将京东的仓库与零售商的仓库进行无缝对接(虽然现在大数据的应用还是非常地差强人意)。这活儿有技术含量吗?也可以说没有!若网络的普及与数据的分析已然成熟,经销商自个儿上个ERP系统,理论上,这种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会更好,数据的安全性也会更有保障。

    2009年的时候,我就参加过阿里巴巴针对企业B2B平台的“诚信通”招商会,对于B2B市场的前景,主持人只能绕开很多现实的问题,拿马云的个人魅力做市场背书。2013年再次接触到B2B平台时,发现“诚信通”依然过得很不好,1688批发市场无论是流量还是业绩,都远远无法与C端的体量相提并论。2013年的1688,本想借着天猫和淘宝的销量红利与市场推力,为B端市场吹出一个风口:一是将在淘宝卖货的中小卖家的进货渠道引到1688上来;另一目的则是希望各个实体企业线下已经掌控的星罗棋布的网点,能够到1688来进货。

    对于前一类流量,从操作的结果来看,由于同期天猫旗舰店的后台功能上也推出了针对淘宝、天猫卖家的分销设置,而导流到1688页面的设置一直没有打通,因此中小卖家真要想从网络进货,只需在天猫上就可以完成,完全没有必要跑到1688上。估计当时1688和天猫分属不同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导致对1688引流的事情无疾而终。不仅如此,即使是中小卖家从天猫旗舰店进货之路也并未真正打通:旗舰店,尤其是品牌旗舰店对网络分销资格审查的态度非常谨慎,基本不会对从未合作过的经销商进行开放。所以,在淘宝上经营品牌的中小卖家,要么是已经在线下获得进货资格的经销商,没必要从线上进货;要么是品牌商家开放的完全没有价格优势的网络分销,销量少的可怜,他们只提供产品展示,不做库存和配送;要么是卖假货的游击散户,更不会从网上进货。

    而后一类流量,基本上没有企业响应。不是迫不得已,谁会把自己的老底,悉数交到一个可能形成垄断的平台手上?先不论税务数据有多么敏感,光是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干,都得狠狠地扇自己一个大嘴巴子!所以,即使到今天,进驻1688的多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稍具品牌影响力的企业,都不指望通过1688能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对于某些渠道成熟的企业,增加一个网点,反而破坏渠道原有的平衡,更是得不偿失。至于要形成平台数据,企业,尤其是渠道完整、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企业,完全可以自己上一套ERP系统,将数据留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才能安心睡觉。授人以柄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何况那些在人精堆里讨营生的企业主们。那些愿意将大大小小的进货数据,一览无遗地传到开放云端的企业,得需要多大的胸怀,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所以,2013年阿里巴巴的B2B风口并没有吹起来,无论是从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来看,B2B市场崛起的机会都没有成熟。但是反过来说,2013年也是B2B造势的最佳节点,因为天猫的成功,已经吓傻了一大批传统企业,让他们开始迷信互联网的威力;2012年后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又让这些传统企业亟需找到新的出路。但是,对于1688遗憾的是,迷信和迷茫没有促成传统企业的恐慌性踩踏,很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呛了几口水后,像打不死的小强,又坚强地活了下来。今天阿里的B2B想再翻盘,难度增加了数个等级:单纯互联网模式,导致很多地面服务两脚踩空;平台模式对价格底线的冲击,无异于饮鸩止渴;柔性生产和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在互联网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会在同一个陷阱跌两次跟头的猎物已经越来越少。

    B2B再次站到了风口

    问题来了:B2B,阿里没干好,那京东凭啥成功?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用某种方法达成了A,所以他也容易相信用同样的方法能干成B,这种方法叫成功的经验,有时候也叫成功障碍。用B2C之矛,攻B2B之盾,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其一,B市场和C市场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有所差别。

    经销商具有专业背景,这个专业背景既帮助他筛选厂家和产品,也帮助他影响消费者,这在有些技术门槛的产品销售中尤为突出,所以有能力的经销商敢对厂家叫嚣:在我店里,我主推谁,谁就是品牌。消费者专业背景处于弱势地位,即使通过网上获取信息,也不可能完全对抗经销商这个“权威”,消费者就只能借助价格这个外化的指标进行直观判断,即使这很不科学。所以平台要“忽悠”经销商,仅仅凭“忽悠”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是存在知识盲区的。

    其二,B市场和C市场的买卖关系差异明显。

    C市场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买卖发生之前,双方基本不会发生任何联系,二者甚至处于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里,这是一锤子买卖和欺诈行为的土壤。而国内目前渠道商与零售商的生意,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信任、帮扶、相互支持是主要形式。无条件的赊销、包赔认栽的退换货,这些由同乡、亲戚衍生出来的上下游关系,是在战斗中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一个人在某个行业打下了根基,在这个人的牵引下,一个村子、一个地区的人都出来干同一行,所以,在深圳很多卖灯的都是潮汕人,在上海很多做耗材的都是邵东人,开男性生殖泌尿系统医院的都是莆田人。经销商行业讲究买卖不成仁义在,京东要拆散这种内生的上下游关系,TA所要付出的代价,准备好了吗?

    其三,B市场和C市场的配送模式存在显著不同。

    任何门店买的都是产品组合,带流量的产品、带利润的产品、带品牌的产品、带配套的产品,终端门店从渠道商进货的品类越多,网点的黏性就越强。所以很多渠道商的SKU少则过百个,多则上千个,都是给门店做配套的。如果京东要越俎代庖地点对点地送货,我在想TA是准备做“坐商”还是“行商”?如果是坐商,那就是等门店下单,有单就送,没单就休息,事实上,现在很多业务拜访都是通过帮门店理货来提醒和推进补货,如果把这项工作甩给大数据,我们现在的大数据靠谱吗?如果是行商,那就是以车销的形式,沿店拜访,这样的话,京东的货车,得需要多大的吨位,才能尽可能地满足所有门店的需求?先不论许多城市市区对货车的限行政策,仅应对零售门店库存小,品类多,紧急调货情况频繁这样琐碎的事儿,京东擅长干吗?愿意干吗?消费者购物可以等,可以在不同页面之间切换(即使消费者也嫌麻烦),只要买得便宜。经销商则不是需要买得便宜,而是要卖得贵。

    如果说B2C打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阵地战,B2B极有可能是一场容易泥足深陷的街头遭遇战,B2B这趟浑水,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