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粮食

2015-03-18 11:03 热度: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增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增长并不等于就可以凯歌高奏、高枕无忧了。解决了吃饭问题不等于解决了粮食问题。我国人均占有粮食现仅400公斤稍多点。而资料表明,早在1990年,加拿大人均占有粮食就高达2180公斤,美国也达到1299公斤,法国是1121公斤,连土耳其也有637公斤。近几年我国每年须进口粮食700亿公斤左右,相当于1亿多人在吃进口粮。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还会使道路、机场、住宅区、工业区、开发区、大学城等用地日增、耕地渐减;城镇化趋势和农民工的增多,势必使粮田和种粮农民减少。这些都可能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隐患还有如耕地抛荒、粮农收入不高、水利老化、粮食浪费、人口增长,以及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与粮食科技贡献率的有限性等。由此可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紧迫。怎么办呢?立足于种粮本身,大幅增加粮农收入,当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努力方向。
 
  要考虑实行粮食价格机制创新,确保粮农收入增加和种粮比较效益提高。国家对粮农的补贴,当下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已很有限。要真正调动粮农积极性不妨试行粮食价格创新,学习日、韩等国的粮食高价政策,使粮农大幅度增收。增收后,国家原有的各种种粮补贴就可转作城市低保家庭的购粮补贴。而有较稳定收入的国家职工等家庭略增加一点生活开支,一般也能承受。各类私营企业员工则由用人单位酌情补助,以提高粮价增加后的生活费。以这三条途径即可大致消化粮价创新的资金问题。如还有缺口,国家再适当做点投入。价值规律问题还须靠价值规律解决:种粮划不来就没人种,划得来自然就有人种。
 
  要坚持在粮食生产第一位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解决粮农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长期是困扰“三农”问题的一个瓶颈。而我们过去总习惯于靠调整农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思路实施的结果,就是把粮田变成果园、苗圃、菜地、鱼塘,把粮农变成果农、花农、菜农、渔民。不可否认,经济作物收入确实明显高于粮食,这对农民增收的确效果明显。但它对粮食安全本身来说,无异于饮鸠止渴。1985—1988年和2000—2003年曾两度出现的四年粮食徘徊局面已有深刻教训。因此,靠粮食价格机制创新,从而靠种粮本身增加收入以提高粮农积极性,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正确选择。不谈粮食安全则已(如那种所谓的“把粮食的包袱甩到太平洋去”的不负责任的观点),要谈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坚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也即靠种粮本身解决粮农增收问题。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