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战” 谁家欢喜,谁家愁?8/2粮食

2010-08-02 14:13 热度:

  2010年7月29日,烈日炙烤鲁中大地。

  在淄博高新区韩庙村,李玉生的日常生活里最近增加了一个新环节——每天围在家里的那台电脑前看小麦行情。

  电脑是于2009年1月来到李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内,除了偶尔玩会儿“斗地主”外,更多时候是一直闲置。然而,自今年入夏,它的处境突然大为改善。

  屏幕上的小麦价格曲线像一条生猛的虎斑游蛇快速上蹿,引起屏幕前的“李玉生们”一阵阵兴奋地议论,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一个月有余。

  农户们或许不知道,在这一个月里, “持麦”远远好于持股。与巨幅震荡的股市相比,小麦期货市场可谓风光无限,以29日为例,强麦1101主力合约盘中一度上探至2398元/吨,创下强麦上市以来新高点,收盘价2394元/吨,较前日上涨0.29%。

  高企的行情下,“李玉生们”自然捂紧了粮袋。

  “价格的上涨还在继续。”面对本报记者的疑问,李这样表示。而在李家西厢房内,高达8000多斤的小麦依旧安守屋内。

  事实上,“小麦的安守”并非在李家发生。本报随即走访了周围几个村落后发现,今年卖麦子的也是寥寥无几,“即使是卖了,也是急着用钱的,不然的话,肯定是不卖。”官东村王英兰的话语干脆而爽利。

  除了麦价上涨引发惜售心理外,另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今年小麦返青时受到持续低温等天气侵袭,为保证小麦产量,农户们也增加了成本。“产量都是拿钱换的。”王英兰给本报记者粗算了一笔账: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收割,除了各项补贴外,他们每亩要多花50多元的成本。

  于是,“高成本高价格”的意识主导下,更多的农户认为太早的出货等于赔钱,即使目前小麦价格已行至高位。

  粮贩忧心忡忡

  小麦的高位行情似乎还在继续。1.04元/斤、1.05元/斤、1.07元/斤、1.10元/斤、1.12元/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如此上涨的粮价被粮贩赵京权清晰记录。

  然而,与最初的兴奋相比,这个从事6年粮食收购的山东男子如今只剩下担心。“暴涨之后,必是大跌。”7月29日上午,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断念叨。

  赵的记忆中,农产品大涨大跌在过去的6年内,已反复上演。“特别是小麦、玉米这样的大粮,这样的好行情并不是第一次。”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眉头紧皱。

  而伴随着忧虑的加剧,赵说,最近两天,他减少了下去收购小麦的脚步。“不是不愿意收,而是怕收上来,国家一打压,砸到锅里。”赵告诉本报。

  在高企的行情下,临淄粮商王洪山也有种隐隐的不祥预感。在王看来,尽管时下支撑小麦涨价的因素有很多,但作为“细粮”的小麦毕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适当的上涨可以理解,如果涨得过高,国家肯定出手干预。”他说。

  王洪山说,他从眼下的市场氛围中嗅到了2008年玉米战争前夕,非常相似的气味,“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玉米疯狂上涨。”他回忆道,当时的玉米价格一度超过小麦价。于是,价格吸引下,惜售、抬价、炒作纷至沓来。

  不过,对于王洪山等粮商来说,悲剧也自那一刻起拉开序幕,“当时。面对超过国家容忍度的玉米价格,2008年上半年,国家在东北敞开收购玉米,并通过补贴后定价在市场上拍卖,其拍卖价格低于玉米贸易商收购、储备和运输的成本价格。”

  政策大棒使然下,伴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玉米价格一路走跌,在那次玉米战争中,和王洪山一样,无数“做多”的“战斗英雄”也纷纷倒在冲锋高地的途中。“那一次,我整整赔了两车的玉米钱。”他说。

  历史惊人地相似,但赵京权、王洪山他们不希望玉米的历史在小麦市场重演。“价格高得吓人,我决定收手。”王说,最近两天,他正和临淄当地一家面粉厂谈出货之事。

  “25公斤面粉仅涨一块钱”

  在种粮者眼中,充满致命诱惑的小麦行情,对于面粉厂来说,却是无法承受的成本之重。

  “以济南17号小麦为例,如今都涨到1.12元/斤,你让我怎么接手?”上述临淄当地这家面粉厂一名张姓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涨价似乎还在继续。来自淄博各大面粉厂的消息称,济南17号小麦预计将涨至1.2元/斤,而普通小麦价格也直奔1.15元/的大关。

  “这是一个糟糕的局面。”桓台天丰面粉厂总经理王锡友表示,就他所在的企业而言,目前已举步维艰。

  小麦价格上涨已让面粉加工企业叫苦不迭。

  淄博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表示,每年他们要加工约50万吨的小麦,按照目前的小麦价格,每销售一车皮60吨的面粉,要亏损4000—5000元。

  为了应对亏损的局面,高成本压力下,淄博一些面粉企业已着手提价。

  但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是面粉销售的淡季,天气及供求等诸多因素使然下,“面粉价格是涨不上去的。”王锡友说,以他们生产的袋装25公斤面粉为例,在涨了一元钱之后,再也无法延续涨势。

  上述观点也在本报调查中显现。在张店潘成粮油市场,本报记者发现,虽然与6月份相比,7月份云海面粉、五得利面粉等知名品牌面粉有所上涨,但其批发价格平均涨幅仅为1- 2元/袋之间。“买家还有限,再涨价,卖不出去”一面粉经销商称。

  面对这样的市场,类似于纠结、郁闷等字眼开始在淄博面粉厂和淄博双歧面粉厂那里频繁出现,“干了赔钱,不干更赔。”淄博面粉厂一名人士表示。

  采访中,本报获悉,在淄博各大面粉厂开工率不断降低的同时,上述几家面粉厂表示,他们已扯下挂在门前那个“大量收购小麦”的条幅,开始着手逐步关闭收购小麦的大门。

  涨价几何体

  日趋关闭的收购大门对于被动地承受小麦价格上涨的农户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福音。

  而事实上,本报认为,从大蒜、辣椒、花椒、土豆、绿豆等农产品价格的相继沦陷,到如今小麦、玉米市场价格的异常变动,在今年这轮此起彼伏的农产品涨价潮中,类似上述农户“被动地承受”已非首次。

  物价的上涨从来就不乏缘由和借口,小麦也是如此。对于其价格的持续暴涨,最早有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天气因素而导致的小麦减产。而随后,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近些年来,其目的为防止“粮贱伤农”的国家收储价格的不断抬升也让包括农户在内的市场每一个环节乐见于小麦价格的上抬。

  不过,这显然并非问题的核心。对于气象及收储价格的侧面刺激,外界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这只是一个借口,市场进而把借口夸大而已。”接受本报采访时,多个市场研究者称。

  那么“借口”背后的实质什么?7月中旬,一份由国家粮食局撰写的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上报至国务院。该报告在对推高小麦价格的多种因素作出全面分析后,其矛头直指国家粮食收购的“头号主角”——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随后的7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也公开承认,除了国家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外,今年增加了收购主体也在推动小麦价格的上扬。

  高价收购后,再高价抛售,这样的态势也使得包括淄博在内的众多粮食加工企业不得不大量高价吃进国有、外资粮库的小麦。对此,国内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虽然从短期来看,小麦市场价格的提高似乎惠及农户,但长远看来,“粮食价格传导因素”使然下,上述小小的“惠农”将很快被小麦价格上涨带来的各种涨价所吃掉。“赔本的还是种粮者。”8月1日,国内知名粮食专家丁声俊对本报表示。

  因此,众多涨价几何体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小麦价格暴涨显然已引起官方的关注。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严查粮食流通环节,并承诺将严查粮库潜规则。

  而这样的严查加之平衡托市收购砝码下的微妙天平能否荡清这场小麦战争中的硝烟,我们正在关注。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相关文章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