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发展趋势和目标 大豆食品对专用原料迫切需求豆类
2017-02-06 16:45 热度: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人均日消费大豆及其制品要达到40克才算合理,而目前才20克左右,距离目标还很远,为实现目标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到2016年底,大豆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力争达到每人每年10千克,即每日人均消费大豆28克左右。其中: 豆腐、豆浆等传统大豆食品的消费量力争达到6千克以上,即人均每日17克;新型豆类食品(如营养棒、豆乳酪等)1千克,即人均每日2.8克;直接食用及其他用于食品原料的大豆为3千克,人均每日8.6克左右。
第二步,到2020年底,大豆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要达到每人每年14.6千克,即每日人均消费大豆40克左右。
规模企业数量
到2016年底,全国各省会城市及常住人口达到500万的城市,至少出现1个年耗用大豆1万吨以上的以鲜货大豆食品为主的规模企业。 全国年耗用大豆1万吨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50家,其中有5家企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左右;龙头企业在多元化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要明确主打产品的定位,争取单品达到一定规模,以增强发展后劲。
产品目标
在保证豆腐类产品消费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扩大豆浆类产品、休闲类大豆食品的消费量,引导企业多开发方便食用、口感美味、绿色有机的终端消费产品。
设备发展目标
1.共性设备与个性设备的衔接配套;2.大豆食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结合;3.设备布局的合理性;4.设备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5.加强食品检测技术的攻关和应用。
大豆食品对专用原料需求迫切
一、现状
从源头上抓好大豆原料的质量,为企业生产高品质豆制品提供优质原料,已成为大豆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大豆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原料大豆质量不稳定,没有形成专用化供应,成为困扰豆制品企业的难题。
近年来,也有部分大豆食品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实施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原料种植地签订合约,或企业兴建自己的原料基地。但是,由于大豆食品企业对育种和种植并非专业,同时企业与种植户在合约签署、履行约定等方面无法完全做到及时、准确的沟通,因此企业在原料收购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展并不顺畅。
二、展望
针对目前现状,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大豆食品原料供应的专用化、可追溯,应从政策、技术、企业、农户多方面发力。
政策上不应只粗放地鼓励农民种大豆,而是应该为研发、种植、使用有中国优势的食品专用化大豆提供政策倾斜;
育种方面,应培育适合大豆食品企业加工所需的专用品种,如豆腐用大豆需要高含量的11S 球蛋白;豆浆用大豆应没有脂肪酶、且低亚麻酸含量;腐竹用大豆需要蛋白质、脂肪和蔗糖含量达到最佳比例;纳豆用大豆要求颗粒小、吸水性好等。
种植方面:应引导农民分种分收,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和设施建设,可以合作社等形式与企业对接,形成专种专用、优质优价的合作生产机制,并实现规模化种植,最终向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
大豆贸易方面,大豆贸易商、经销商在大豆种植者和大豆食品企业中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其对于大豆和大豆食品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收购原料时,应改变混贮混收模式,做到专业化经营。可以说,采用分种、分采、分贮、分收甚至按技术指标检测制订价格的模式,也将有利于带动、组织中小农户步入专用化种植、供应的良性发展。
现在,大豆食品加工行业对提高原料豆品质有迫切的需要,因此,作为全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我们希望能促进大豆产区与大豆食品企业的对接,用食品的品质标准要求指导产区的生产,用产区的专用化、规模化生产为食品企业产品提供保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共赢。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酒的知识和招商信息,欢迎进入糖酒网继续阅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改。文章内容不代表网站立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