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姆带孩子”看厂商关系的本质营销资料

2009-05-19 09:47 热度:

 最近感觉很累,除了上班之外,回到家里还要和请来的保姆“斗智斗勇”,进行博弈,最后的结果是保姆遭到了解雇。回忆和保姆博弈的这个过程,笔者生出很多感慨来,把这个延伸一下,突然发现这保姆带孩子和厂商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上有本质上的相同,即在产品所有权不同前提下的一种利益平衡。达到了平衡,双方就能和谐相处,让“孩子”健康成长;打破了这个平衡,就会形成矛盾。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是不是亲生的”

   家长请人带孩子最大的担心是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吃不好、喝不好,不能健康成长;而对于保姆来说,目的是通过带孩子获得酬劳,至于怎么带,那是另一回事,因为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可以说,双方立场、出发点不同,势必会造成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厂商关系也一样,产品所有权的不同是导致厂商矛盾的根源。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家长和保姆、厂家和商家在“合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问题一:不主动做市场。为了能让孩子营养均衡,笔者花了很大心思研究菜谱,每天早上把要做的菜准备好,但下班回来发现,保姆只做一样菜或者是根本不做,让孩子吃些饼干、喝点奶粉充饥。询问的结果是,带着孩子没法做饭,只能来点简单的。类似的事情在厂商之间经常发生。厂家希望经销商多做工作,把产品做起来,而经销商认为,反正产品也不是我的,能在短期内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回报就可以了,不用去考虑产品会不会长期、健康发展。于是就不会主动进行市场投入,甚至会出现窜货等短期行为。想想看,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厂家会给经销商更多的投入呢?

   问题二:要政策。保姆和笔者要政策很简单,就是加钱,但方式却很特别。首先,她突然提出了辞职,来了个突然袭击。然后,又推荐她的老乡,但前提是每个月要涨200元钱。一开始笔者也晕了,孩子没人带,正常的生活肯定会被打乱,马上有人接手也可以,但没有同意涨钱。结果到了晚上,保姆打来电话,开始回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说了些“让别人带自己也不放心”之类的话,希望能接着带。一天中巨大的反差,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熟人总比陌生人好,于是就答应保姆接着带孩子。第二天,保姆陈述了两个离开的理由:第一,我们回来的时间晚,影响了她按时回家;第二,老乡说她赚得少。的确,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回来要比约定的时间晚一些。如果以此为理由提出涨工资,笔者也能接受,但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让人难以理解。这件事让笔者想到了经销商和厂家要政策的方式。经销商和厂家要政策有两个误区,一个是太直接,另一个是太不直接。太直接就是要求厂家多拿费用出来,没有任何理由;太不直接就是私下截留。但这两种方式,效果都不好,第一种情况,厂家会拒绝;第二种情况,会失去厂家的信任。最好的方式是说明理由,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提。比如最近有个经销商和厂家合作,他没有直接和厂家谈政策,而是通过市场调研做了一份市场拓展方案,希望通过厂商努力打造一个样板市场,几千字的方案中只有二百多字列出了费用支持,最后还是获得了厂家的费用支持。

  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客观的说,站在不同立场上,彼此都没有过错。笔者希望保姆把孩子照顾得好一些,保姆则希望轻松一些获得的收入更多一些;厂家希望经销商主动投入,经销商则希望厂家多给政策。这种基于产品所有权的不同思考方式,也造成了厂商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多时候彼此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博弈关系。  辞退保姆与“砍”经销商

  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笔者决定辞退这保姆。但短期之内,没办法找到个合适和人选,同时也怕表露出这个意思,保姆会对孩子不好。因此寻找新保姆一直“秘密”进行,直到最后有了合适的人选。笔者发现辞退保姆的过程简直就是厂家“砍”经销商的翻版。在厂商矛盾到了一定程度时,厂家最后会“砍”经销商。为什么在处理厂商矛盾时,厂家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因为厂家具有产品的所有权,所以无论经销商多牛,最后在厂商关系中总是处于下风。很多厂家为了避免由于更换经销商引起市场变动,对产品不利,大部分会采取间接的方式。这也是经销商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让厂家动了“砍”的念头,二是注意厂家所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比如突然提出加价或者开发新的经销商。

  可以说在最初合作时,厂商双方感性多于理性,双方都想把市场做好,都获得收益。但事实上,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厂商很少。因为在合作过程中,厂商双方的理性多于感性,又回到了产品所有权的根本点上。直到最后厂家不惜“砍掉”自己曾经的合作伙伴,来保证自己的长远发展。

  如何形成利益的平衡点

  那么在产品所有权不同的前提下,厂家还要不要和经销商合作?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分工合作,厂家才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品牌建设、生产管理等等。实际上,只要厂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能行为利益的平衡点,就能保证双方获得最大的收益。

  首先这个平衡点取决于对产品所有权的认识。能不能达成利益平衡,关键看经销商能不能转变“产品是厂家的不是自己的”这个观念。从所有权看,产品是厂家的,不是经销商的。但从产生价值的角度看,产品也是经销商的。因为没有产品,经销商就无法获得利润。因此经销商要从产生价值的角度看产品的所有权,就是要下看,不向上看。向下是向市场看,向上是向厂家看。其次保持平衡点的持久性在于新价值的提供。从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强势品牌和厂家会主导市场,厂家对经销商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当然这不是说厂家要脱离经销商做直销。经销商要想保持自己的“粘性”,让厂家形成自己的依赖,就要升级,为厂家提供新的价值来适应厂家升级的要求。比如为厂家提供对区域市场的规划、市场信息的反馈、新渠道的开发等等。最后良好的沟通是保证。厂商之间出现矛盾大多是信息不畅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厂家领导很少往经销商那里跑,经销商也很少去厂家,平时的联系依靠区域经理完成,有时区域经理不能长传下达,很容易造成信息阻塞,甚至是造成误解,最后演化成矛盾。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发布采购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