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漫企业都遵循着的发展逻辑营销管理
2011-06-27 15:52 热度:
在中国,大多数动漫企业都遵循着这样的发展逻辑: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动漫内容的研发制作,在不同渠道播出产生影响力之后,再进行衍生品开发并进行形象授权,以销售版权和形象授权费用收回成本。
这是一条被迪士尼等欧美顶尖动漫企业证明成功的发展路径。但是,与纯粹依靠播出版权收入就可以存活的国外动漫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通常需要熬五六年才可能通过版权费用收回成本。以平均每分钟1万元左右(品质水准中等)的制作成本来算,国内各级电视台给出的一分钟最高80-100元的版权费用显然是杯水车薪。在这条漫长的等待回收成本的路上,企业随时都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局。
于是,绝大多数动漫企业将衍生品开发和销售作为生存压力下的救命稻草。然而,直到今天,国内也没有几家动漫企业真正通过衍生品环节实现大规模盈利。由于知识产权维护意识的薄弱,很多公司苦心开发的动漫内容和形象迅速被盗版商利用。于是企业很有可能遭遇衍生品随处可见,却极少能带来授权收入的尴尬。《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典型。
又因为大部分动漫公司的衍生品都是玩具、服装等制造门槛相对较低的产品,如果没有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即便是正版产品,也会因为粗制滥造、毫无精致和美感而无法获得预期的收入,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因此而折损。曾经红极一时的国产动漫代表拥有虹猫蓝兔形象的湖南宏梦公司,就曾因衍生品管理混乱而偃旗息鼓,甚至有传闻,江苏一家虹猫蓝兔形象授权制造商想反向并购虹猫蓝兔。而在美国孩之宝(变形金刚系列产品制造商)和日本万代(圣斗士制造商)这两家成功凭借动漫衍生品开发而扬名的公司,其产品都不仅是对动漫形象在外观上的简单模仿。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在动漫形象气质的呈现和产品功能开发上也颇下工夫。
身为中国“动漫行业第一股”,奥飞的血液中包含着与业内其他公司截然不同的基因:其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实业思维和源自制造业的基因赋予了奥飞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能力:在从玩具制造商向上游回溯,进入动漫原创领域后,奥飞多年的制造经验与功力使其对衍生品的品质和供应链管理拥有天然的敏感。在衍生品环节获得优势之后,奥飞用所积累的资本逐渐建立起一个覆盖行业全产业链内容制作、内容播出、形象授权、衍生产品销售的“动漫+玩具+X”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