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沙井“金蚝节”今日开幕水产类

2011-12-21 11:34 热度:

    沙井蚝,亮晶晶。冬至到清明,蚝香正浓时,一年一度的沙井金蚝节如约而至。今日上午,第八届沙井金蚝节隆重开幕。本届金蚝节以“千年蚝乡、幸福宝安”为主题,从今日起至本月27日,8大类20多道“美味可口”的“招牌菜”,将供市民群众分享并大快朵颐。不仅如此,本届金蚝节文化色彩浓厚,文化活动项目达22项,为历年来最多;所有活动都很有文化的含金量,文化创意水平很高;文化艺术活动的高端化、精细化程度加深,众多文学艺术创意手段加入其中,特别是让“文学蚝军”、“书法蚝军”、“摄影蚝军”走上前台,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本土文学艺术界人才抒蚝情、唱蚝歌、颂蚝乡、歌巨变,使本届“金蚝节”活动艺术魅力更加彰显。

  ■经济篇

  千年沙井蚝续写产业传奇

  美丽的沙滩、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在台山市川岛海域,沙井蚝在万顷碧波中快意地生长。据粗略估算,今年,沙井街道通过异地养殖鲜蚝的总产量已达到27万吨。

  许多人不曾忘记,曾几何时,因为海水遭受污染,加之蚝田被规划成工商用地,享誉海内外的沙井蚝在沙井乃至整个深圳“芳踪难觅”,不得不出走他乡。

  十多年来,经过与当地渔民合作养殖的艰辛努力,沙井蚝在他乡迸发出新的活力。目前仅沙井水产公司、新蚝乡蚝油食品公司等蚝业企业在台山、阳江、惠东、汕尾一带的蚝养殖总面积已经超过26万亩,产量达到27万多吨,年产值达到近4个亿。

  从养殖场所饱受污染、蚝业几近沉沦到蚝民出走深圳,探索异地养殖,本土蚝企殚精竭虑开拓市场,再到政府“有形之手”参与扶持传统蚝业重新崛起,沙井蚝的崛起走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传奇之路。

  曾经日渐萎缩的生存空间

  在中国南海出产的蚝中,深圳出产的沙井蚝以个大、肉嫩、肥美而最具盛名。“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宋代文学家梅尧臣《食蚝》诗中描述了自己食用沙井蚝的感受,也是这一深圳名产最早的文献记载。

  千年蚝香令人陶醉。然而,曾几何时,因为海水遭受污染,加之蚝田被规划成工商用地,享誉海内外的沙井蚝在沙井乃至整个深圳居然“芳踪难觅”。蚝三村居民、今年78岁的冼吐霞从十一二岁开始学养蚝,曾经当过村妇女主任和蚝业大队副大队长。她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沿岸农业向“三来一补”加工业转型,各种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茅洲河,大量垃圾也直接倒入河中。自从茅洲河被污染,海水变黑后,蚝民村的生蚝养殖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原来北到茅洲河口,南到宝安西乡一带,都是蚝民村成片的蚝田,但由于污染,深圳湾和珠江口海域绝大部分水体都不能达到四类、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蚝三村曾经持续几个月出现死蚝现象,优质白肉蚝和深水放养蚝先死,然后是中小蚝、赤肉蚝以及浅水区蚝。村里甚至不得不卖掉多艘蚝轮,其后数年蚝产量一直连续下降,其他的蚝民村皆是如此。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沙井蚝的生存空间已日渐萎缩,蚝苗的养殖点也向异地转移,原产沙井蚝成为不少深圳食客的集体回忆。

  异地养殖蚝业踏上重生路

  1983年起,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沙井人先后在阳江、台山、惠东、汕尾等沿海地区打造了多个养殖基地。因其仍严格采用“沙井蚝”的技术标准生产、加工,其成品品质与“沙井蚝”并无二致,沙井蚝异地养蚝获得成功。

  沙井人开拓性地开展异地养蚝,不仅实现了异地蚝业产业化发展,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向当地传授了蚝养殖技术,解决了更多蚝养殖基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将深圳独有的沙井蚝文化传到了远方。

  沙井街道水产公司总经理陈沛忠介绍说,目前,95%以上的“沙井蚝”通过外移基地,产自广东沿海的台山、阳江、惠东、汕尾等地。养蚝从业人数达到数千人,而且正以20%左右的幅度增长,创造了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水厂公司博物馆里,笔者看到了满满一个墙壁的奖状和奖杯。这些都是沙井蚝所代表的荣誉,沙井蚝从打造质量口碑开始,每一只蚝的品质都经过了层层把关。台山市川岛海域是沙井蚝异地养殖基地之一,沙井蚝从采苗生长到加工生产都严格遵循生态绿色原则,保持沙井蚝的鲜美、原汁原味。沙井蚝出口英国,都是免检,可见它的品质保障是得到了认同。

  “沙井蚝业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创了中国养蚝产业转移之先河,完整保存了‘沙井蚝’的传统品牌,创造了中国水产史上的一大奇迹。”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少雄对笔者不无自豪地说。

  科技助力赋予蚝业新内涵

  养蚝28年的蚝民陈植开有个梦,那就是一定不能让沙井蚝在他这一代消失,而是要把沙井蚝和蚝产品发展壮大。

  在沙井街道办的帮助下,他的梦想得以成真。2009年他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千年蚝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是把生蚝加工成干蚝、成品蚝。在养蚝过程中,陈植开遇到一个难题,就是鲜蚝只能卖一季,蚝干保存时间最多1个月。

  如何把蚝保留时间更长,如何使蚝这个季节性产品成为人们每天都可以享用到的美味?陈植开想到了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华农大千年蚝牡蛎深加工产学研研发中心”,对蚝进行深入研究,以科学数据指导产品生产,发挥沙井蚝的最大营养价值,造福市民。

  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的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工艺,研发蚝产品。除传统的蚝豉、蚝油、蚝罐头外,即食蚝、蚝面、蚝粉等产品已进行研发,一年一季吃蚝变成随时随地都可以有鲜蚝吃,依靠科技做大做强沙井蚝加工产业。

  经过他的苦心经营,沙井第一家蚝产品无尘加工车间建成投产,沙井有了先进的蚝产品化验室,第一间防污染蚝豉风干玻璃房建成使用……

  如今,陈植开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主打产品在机场等区域销售,代表着深圳产品的形象和特色。

  “有形之手”助推传统蚝业大放异彩

  与当前广泛实施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不同的是,沙井养蚝产业转移主要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完成,并借助政府“有形的手”来加以推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对沙井蚝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的再度崛起提供了巨大支持。

  在沙井蚝业转移的最初阶段,相关政策的出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3年,彼时的沙井镇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沙井蚝民走出沙井,寻找新的养殖基地,并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给蚝民以资金支持。2006年,深圳市出台了《食品安全“五大工程”政府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宝安区也相应出台了《宝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异地养蚝给予资金扶持。

  为进一步促进沙井蚝业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沙井蚝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去年7月,宝安区再度印发《关于扶持沙井蚝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根据这份扶持方案,宝安区从资金、技术、品牌及保障四方面予以扶持。

  在资金方面,区农业部门从去年起,连续三年安排蚝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从事沙井蚝业企业的发展及对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沙井蚝业养殖企业的救灾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将沙井蚝业企业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基地建设、合同收购、运贮和加工过程中的资金困难等。

  技术方面,加强沙井蚝养殖、加工技术创新,鼓励开展蚝种选育、改良养殖技术,引进现代化养殖设施,开发沙井蚝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先进的沙井蚝加工工艺;鼓励蚝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与开发中心,实行产学研合作,开发蚝业新产品。

  品牌方面,健全好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鼓励沙井蚝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利用展销会、博览会等平台,加强沙井蚝品牌的宣传推广。

  保障措施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蚝业企业及时办理按政策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并支持成立沙井蚝业协会,为蚝业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规范行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行为,建立促进沙井蚝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由区农业部门召集各相关部门和相关街道定期召开,协调解决沙井蚝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共同推动蚝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篇

  金蚝故里蚝文化闪耀光华

  千年沙井蚝不仅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佳肴,更是沙井、宝安的特色风光物态,以及民俗风情的代表和象征,也是岭南地区历史发展的写真,是深圳历史发展的见证,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和宝贵的城市记忆。

  2004年,宝安区和沙井街道联合举办第一届沙井“金蚝节”,到今年已举办第八届。通过举办沙井“金蚝节”,开展各种有“沙井蚝”文化内涵的活动,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而且全面展现了沙井、宝安的独特历史文化魅力,促进了沙井、宝安旅游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金蚝故里,传承千年的蚝文化正与新生城市文化交融共生、交相辉映。

  景观文化 延续蚝乡千年传奇

  在本届沙井“金蚝节”期间,经规划、维修、扩建、包装,“藏之闺中”、掩埋于风雨之中、曾无人问津的沙井历史文化风情古墟“洗去铅华”,重新“面世”,正式开放,闪耀迷人的光彩。

  该历史文化风情古街区位于沙井街道中西部,北自新和路,南至新沙路,东自壆岗工业大道,西至西环路,面积15平方公里,是深圳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不仅如此,国内最大蚝文化博物馆去年也落户沙井,宝安首家纯粹当地蚝民俗组织——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于去年成立……透过沙井街道不断出现的蚝业新景观,从此可以寻找到沙井蚝民俗文化的渊源,探寻蚝文化发展历史脉络,发掘追寻找到深圳的文化之根。

  沙井蚝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沙井旧街沙井水产公司院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2010年12月建成使用。该博物馆由街道、沙井水产公司和蚝一、蚝二、蚝三、蚝四等9个原蚝业养殖村共同建设而成。馆内收藏有与蚝业生产、蚝民生活、蚝业文化等相关历史文物近万件。文物历史跨度自宋代至现代。馆场由实物、文字、图片、蚝业生产与生活场景等形式表现。该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沙井蚝文化专题博物馆。

  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0年,由沙井街道主管并经上级民政部门正式批准,是宝安区内第一家纯粹由当地蚝民组成的社会团体组织。其宗旨是研究、传承沙井蚝民俗文化,推动沙井蚝民俗文化的大发展。沙井蚝生产习俗近年已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沙井街道办组织创作了以沙井蚝为主题内容的20多个雕塑群、4个沙井蚝类舞蹈、20多件沙井蚝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为承传和发展沙井蚝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少雄表示,城市景观自古以来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沙井的城市景观文化深厚而珍贵,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文化档次,而且使居民群众产生舒适感和幸福感、归属感。特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大宗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兴桥等文物古迹,见证了蚝乡千年传奇,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对于民风民俗的展现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文物古迹以及新建的现代人文景观,对这些城市的历史记忆,都要重点加以保护,让它们折射城市的文明之光。

  传统文化 奇葩怒放魅力光华

  丰富而光彩夺目的沙井传统文化,也是沙井引以为自豪的闪耀世纪光华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千年“金蚝文化”。

  千年蚝乡沙井街道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文化艺术体育景观众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而且亮点不少,从而获得了众多荣誉和社会的赞誉。与金蚝文化一脉相承的魔术文化、杂技文化、舞蹈文化、文学创意文化、书法摄影文化、体育文化等,已经成为沙井耀眼的文化奇葩。2009年,沙井街道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殊荣。

  沙井街道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宗祠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兴桥,以及区级、街道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批。沙井蚝民生产习俗、万丰粤剧获评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井街道魔术师在世界魔术交流大会暨“金牌奖”国际魔术比赛、摩洛哥国际魔术大赛中夺得金奖等名次。

  “足球之乡”壆岗社区于1998年1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足球俱乐部和全国首支农民足球乙级队,足球队实现了全国足球丙级联赛六连冠。万丰粤剧团应文化部之邀,晋京演出《大潮》、《风雨茅洲河》、《爱在青山》、《一件羊皮褂》等大型现代粤剧,获得多项全国奖,主创人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来,沙井掀起体育舞蹈练习热潮,上万市民群众每日“闻鸡起舞”。他们已夺得“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国标舞新人奖”第一名等众多奖项,其中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深圳市鹏城今秋艺术节上力挫群雄,夺得大量大奖,成为深圳地区参赛队伍中获奖最多、获大奖最多的一支参赛队伍。

  沙井街道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已有各类运动场所200多个,图书馆及文化活动场所数十个。投资7000万元、面积近10万平米的沙井市民广场已经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场地,该广场由228根罗马柱环绕,集世纪花坛、多功能露天剧场、音乐喷泉、可容纳几万人活动的场地于一体,成为多个重要文化活动的场所,成为了深圳地区一大重要的文化景观。

  “蚝乡作家群落”迅速走强、异军突起,已有骨干作家100多人,出版文学著作70多部,大量作品已经登上了《收获》、《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山花》、《花城》、《青年文学》、《芳草》、《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文学报》乃至《世界日报》等国内外大报大刊。有作家作品获《人民文学》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以及海外著名文学刊物的年度大奖,部分作家还得到国家领导人李长春同志的接见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

 

声明:1.糖酒网所转载文章系传播信息之需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糖酒网平台的立场,糖酒网亦不表示赞同。 2.糖酒网尊重行业规范,文章注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
R

热文推荐

R

热点排行

酒水招商食品饮料白酒招商红酒招商啤酒招商葡萄酒招商保健酒招商洋酒招商黄酒招商食品招商饮料招商

服务热线 (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

400-650-1979

  • 糖酒网公众号

  • 手机版糖酒网

  • 糖酒网小程序

采购商服务
找供应商
找产品
价格行情
热门产品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看代理留言
糖酒会
增值服务
VIP会员服务
招商会员服务
展会服务
广告服务
百度爱采购
招商合作
华南 石经理 13817984287
华北 王经理 13661432518
华中 杨经理 18201107935
东北 陈经理 13651852724
西南 章经理 13122701960
西北 曾经理 136518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