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冻食品领军企业 食品安全的反噬企业新闻
2018-09-25 11:19 热度:
据《证券日报》报道,李女士在超市搞活动的时,购买了一袋34.9元的三全私厨虾皇水饺,回家煮好准备吃时,发现饺子边上有个红线头露出。
从2011年的两次“细菌门”事件,到2012年到2013年2月遭到7次投诉,再到2013年被济南胡女士投诉汤圆吃出了霉味,2015年被记者暗访发现无健康证亦可上等问题,再到2016年的“临期肉”风波……这几年,三全食品一直没能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霾。
但让三全食品忧心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对比三全2012年上半年报和2018年上半年报,时间财经发现,经过6年时间三全的资产收益率(ROE)从5.12%降低到了3.96%。原本就不高的资产效率不断下降,令人担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时间财经,现在仍然还能支撑三全食品股价的,仅仅是三全食品在速冻食品行业老大的地位。
问题在哪儿?
以杜邦分析法拆解,对比三全食品2012年上半年报和2018年上半年报的数据,会发现,影响三全食品ROE的指标中,权益乘数从139.76%增长到了174.40%,总资产周转率从57.00%提升到了77.00%,唯有净利率从5.84%降低到了2.67%。由此不难看出,从数字层面,三全问题在于净利率下滑。
财报显示,三全食品2012年上半年报中总资产为23.33亿元,营收为14.6亿元,净利润8589万元。2018年上半年报中总资产36.2亿元,营收为30.78亿元,净利润却降低到8223万元。也就是说,从2012年6月到2018年6月,三全食品在总资产增加了55.2%,营收增长了110.8%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减少4.2%。
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减少,说明营业总成本增加严重。三全2012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13.62亿元,到2018年上半年增长到29.82亿,涨幅118.94%。
值得一提的是,三全食品的营业总成本中涨幅较大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达到120.49%、135.21%,而且两项费用占到2018年营业总成本的31%,非常之高。从财务报表看,三全的问题就在这儿。
两费之痛
朱丹蓬认为,导致三全食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的原因很多。
速冻食品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由于替代性选项增多,及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及安全的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需求有所下降。而行业的充分竞争的局面一直在持续,这使得品牌和产品推广的能带来的效果不如以前。
另外,由于三全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超市,商超渠道是赖以生存的主渠道,三全食品对此也是紧抓不放,在营销费用上对商超渠道颇为重视。但随着超市、大卖场遭遇电商的冲击,超市本身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也对供应商转嫁了成本,作为供应商的三全食品负担更重。
2013年三全食品收购龙凤食品之后,由于整合问题龙凤食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其组织架构与三全食品重复导致管理成本上升等。
转型之难
朱丹蓬认为,以上都是导致三全食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的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三全食品持续地对创新业务、新产品做出一系列开发与推广,但没有带来相应的盈利。
为了刺激消费,提高利润率,三全食品多方尝试,在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馄饨、速冻粽子、速冻包子、常温米饭等多种主食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系列和品类,丰富产品线。
比如,2015年推出了炫彩汤圆、儿童系列,2018年推出心愿粽等新品。对2015年两费占比过高且增长的现象,三全食品就曾做出这样的解释:公司速冻新品炫彩汤圆、儿童系列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期加大了品牌及新品推广力度。但这一年的炫彩汤圆、儿童系列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
同样被三全食品注解为2015年两费占比过高且增长的原因的还有:公司继续加大创新业务鲜食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三代机升级及鲜食产品线的扩展稳步推进,本期继续加大对北京市场的拓展。
2015年正是三全食品进军鲜食餐饮、推出三全鲜食项目的第二年。当年,三全鲜食在上海和北京等写字楼铺设鲜食售货机,同步上线三全鲜食手机App。
但这些创新项目最终并未带来可观利润。三全食品2015年财报显示,三全鲜食实现营业收入716.03万元,净利润亏损846.95万元。2016年,三全鲜食实现营业收入1033.55万元,净利润亏损2181.77万元。2016年年中,三全鲜食收缩北京市场,聚力华东,到2017年10月市场上只剩下不过200台售卖机。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2017年鲜食科技应该亏损了2000万元。而在今年6月,三全鲜食在北京的无人售卖机均已经停摆。在上海设置的15个点位也有一半停摆。
三全食品董秘承认,鲜食科技确实出现亏损,这两年业务也在收窄,但不会砍掉鲜食科技。董秘称,基于公司之前大量的市场调研,鲜食配送仍然具有市场前景,会对未来产品进行升级,同时调整生产线,对售货机进行改造。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鲜食科技在2018年有望盈亏平衡。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公司已开始注重与公司、学校等合作的2B端业务,有望带动量的提升和费用率的下降;二是鲜食2B端输血可支撑后续2C扩张,得益于三全强大的品牌力与鲜食供应链能力及长期的试错经验。但是三全食品未来能否持续输血,以此带来利润上的增长,尚有待鲜食科技的深度调整和市场认可。
“鲜食科技在2018年有望盈亏平衡”的说法,在时间财经采访某业内人士时被证实:“三全鲜食在今年6月已经盈亏平衡。”
但该人士同时提醒,虽然暂时实现了盈亏平衡,但三全鲜食的盈利能力还不稳定。
点位选择等出现问题,导致客单价不能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再次出现亏损。而以目前三全鲜食的运营方法,对运营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人员数量较多,会使得管理成本长期处于高位。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全鲜食的盈利问题,其实关键在于要等技术变得更成熟、成本降低。目前,新零售无人货柜领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够开放,技术成本太高,不足以支撑项目的低成本运营和稳定盈利。这不只是三全鲜食面临的问题,是整个无人货柜、货架都面临的问题,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盈利能力不错的无人货柜、货架。
“现在做无人货柜还是太早期了。” 该人士总结道。
而朱丹蓬对“三全鲜食在今年6月已经盈亏平衡”的原因表示质疑。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将亏损的货柜撤掉、只保留了盈利的货柜所致。三全鲜食这类创新业务前瞻性太强,对三全食品的挑战性太大,建议三全食品还是回归自己的主场,想办法做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北京时间财经矽谷)